国家大剧院话剧团首次制作莎士比亚话剧,选择《仲夏夜之梦》,可谓独具慧眼。话剧导演来自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看戏前我曾担心,一个外国导演在中国执导莎剧可能会不接地气。戏开场不久,这番疑虑就烟消云散了。演出并没有刻意陌生化或本土化,除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几乎完全依据朱生豪先生翻译的剧本,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味。虽然某些人名、风俗、语词游戏有些隔膜,但随着戏剧本身的推进,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了,一种天才般的想象、狂欢式的氛围感染了中国观众,尤其是结尾的闹剧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引起阵阵掌声和笑声。
值得赞叹的是,剧组本可以借助现今发达的声光科技营造奇幻色彩,却把灯光、音乐、布景、道具极度简化和抽象化,只通过舞台上的七十个木棍营造空间的变化,月牙形的台板则象征时间的流逝,几乎每个演员都分饰两角,仅由服装的细微变化来彰显凡人与神灵的区别,其间没有上下场,没有多余的花哨。这样的处理方式淡化了技术,突出了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张力,看似朴拙,实则高妙。由于极度抽象化的处理,戏剧的隐喻意味反而更为凸显:凡人与神灵,清醒与梦境,自然与礼法,秩序与混乱的二元对立始终牵引着故事的进展。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精灵帕克逗弄狄米特斯和拉山德在黑夜中决斗,海丽娜和赫米亚则在黑暗中迷路,导演别出心裁,给四人蒙上眼罩,但此时舞台顶上的灯全开,剧中人处在黑暗之中,观众却处在通透的光明之中,看着四人在舞台上任由精灵摆弄,清醒与幻梦交织,仿佛我们人生的隐喻。正如剧中人说的,“最好的戏剧也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缩影”。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