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喜剧院成立一周年发展论坛拉开帷幕。数十位来自艺术界、评论界和媒体的专家学者荟萃一堂、各抒己见。2015年7月16日,由国家大剧院运营管理的北京喜剧院正式开幕。一年来,北京喜剧院始终坚持“精品+亲民”的经营定位,为观众奉上了35台212场喜剧盛宴。
众名家点赞北京喜剧院
论坛上,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北京喜剧院艺术总监陈佩斯、北京喜剧院运营总监王彦率先发言。著名导演陈薪伊、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演员杨立新、《蒋公的面子》导演吕效平、开心麻花总经理王亮、媒体代表《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赵忱、知名评论人彭俐、余韶文、周黎明等也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亮出了喜剧院一年来的运营数据:截至7月15日,北京喜剧院共带来35台212场商业演出,观众达17.6万人次。3月以来,北京喜剧院陆续展开了周二喜剧课堂、传统文化讲座等五个系列的艺术普及活动,累计举办35场。
中国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对喜剧院交出的这份答卷颇感欣慰:“北京喜剧院已经成为北京喜剧的‘大本营’和风向标。”《中国日报》高级专栏评论家周黎明不吝赞美:“北京喜剧院正传递出一座文化坐标的价值与能量,引领着国内喜剧发展的风潮。”著名表演艺术家杨立新也深有同感:“北京喜剧院擎起了中国喜剧的大旗,这是喜剧院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应有的文化自信。”
聚焦喜剧艺术
当天的论坛,许多嘉宾纷纷将视点聚焦于喜剧艺术本身,对喜剧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
著名导演陈薪伊指出:“喜剧院不是娱乐场,喜剧是最深刻的艺术。以喜剧的角度切入人性的深处,恰是一种高明的剖析
方式。”北演公司总经理郑颖非常认同“喜剧不是娱乐”的观点,并提出:“喜剧从乐观的角度来演绎五味人生,用喜剧的方式表现出历史的风云、生命的厚重。它要求喜剧人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超然的身心状态和面对生活的高妙
智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编剧吴朱红结合自己的从业经验,非常具体地分享了对喜剧的体悟:“喜剧艺术应回归戏剧本质,立足剧本,通过人物性格与情感的差异来结构出矛盾与冲突,最终呈现出丰富的戏剧性。”
把脉喜剧发展瓶颈
放眼当下,丰富的时代内涵、多元的艺术表现手段、蓬勃的文化生活,为喜剧艺术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宽广的空间。然而,近些年中国喜剧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隐忧。论坛当天,与会专家为当下喜剧深度把脉,指
出了喜剧艺术需要突破的瓶颈。
资深评论人余韶文联系当下的喜剧创作与“互联网段子”现象,不无遗憾地提出“现在写段子的人很多,能写喜剧的人很少”。他认为,喜剧的创作需要真正具备喜剧精
神的段子手,创造出具有深度和生命力的笑点。著名演员杨立新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喜剧排演实践方面的问题:“我们也有优秀的剧本,但表、导、演的水平不成熟不过硬,使喜剧作品的二度创作失色不少。”
包容多元是喜剧生命力
研讨中,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强调,包容与多元是喜剧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更是喜剧繁荣发展的必然方向。
成立一年来,北京喜剧院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姿态,广纳不同流派风格的喜剧作品。据国际大剧院副院长李志祥介绍,北京喜剧院既有极具中国特色的《戏台》《老宅》等原创精品,也有《无病呻吟》等展现外国喜剧艺苑风采的经典作品;不仅有《河东狮吼》等传承之作,也有《五斗米靠腰》等时代新戏。北京喜剧院艺术总监陈佩斯强调:“喜剧的发展要坚持喜剧艺术的多元性、尊重观众的选择,喜剧市场一定得形式多样、充满生机。”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