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作品——话剧《人民公敌》在首都剧场首轮演出收官。
作为一部名作,《人民公敌》被世界各地的戏剧舞台奉为经典,此番北京人艺推出的版本,则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众以往的观剧体验——著名演员胡军在剧中不仅饰演“人民公敌”,更担当起“人民导演”,控音乐、管灯光、催道具不算,演着演着他就停下来跟同伴讨论角色,没他的戏份时也要留在台上极为认真地“指手画脚”。面对齐刷刷拿着剧本的演员和不时重复排演的片段,坐在台下的观众不免狐疑:我是不是误入了排练场?——这是“在舞台上探讨表演”的导演林兆华和韩清对于作品的解读,“演员在舞台上是自由的,而观众进入剧场后也是自由的。”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作为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之一的《人民公敌》,剧情几乎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身为市长和医生的兄弟俩,围绕温泉浴场的污染,因为各自的立场,在利益与真相间产生了尖锐矛盾,最终,坚持真理的弟弟成了人民公敌。
从开幕饰演斯多克芒医生的胡军一登场,就有些不寻常,“起音乐、开大幕、吊杆”,他以导演的姿态指挥着舞台上的一切。之后,他与饰演彼得·斯多克芒的黄志忠和饰演斯多克芒太太的龚丽君人手一个剧本,三人坐在长桌前亦读亦演,黄志忠还偶尔跳出讽刺那种过火的舞台表演。而观众不仅在看戏,更在另一层空间中看到了演员如何在“演”戏。
其实,将排练场搬上舞台的戏此前屡有尝试,但大都以戏中戏的形式呈现,戏内戏外也是两条叙述线并行,《人民公敌》却不同,演员“跳出”的排练场状态其实展示的是一种以往观众不会去考虑的表演课题——何谓“扮演”,而这种“跳出”又不是布莱希特似的,也还是在演。此外,演员之间对于角色的探讨有纪实更不乏即兴,这也就难怪与林兆华联合执导该剧的韩清称“我们走了很多的路,但现在仍不是终点”。
下半场,虽然观众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表演状态,但大部分时间亮着场灯又让观众有了另一种“不习惯”——现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成了那场辩论演讲的听众。于是,整台戏就如一个课题或者说是一本教科书,引得观众在主动与被动中跟随舞台的推进去思考戏剧表象的背后。
这样的二度创作,让演员表演成为重中之重。胡军、黄志忠、龚丽君、邹健、米铁增、孙星、张福元、李珍等实力派演员的出色发挥,让导演的理念得以实现。对于出演斯多克芒这一角色,胡军坦言压力很大,“剧中是以胡军为主体,而不是以人物为主体,在台上说演就演,说不演就跳回我自己,这不是布莱希特式的跳进跳出,而是中国戏曲式的表达,说不演其实还是在演,这种东西要在演员身上体现。”饰演哥哥的黄志忠此番是第一次登上北京人艺的舞台,剧中和医生弟弟的交锋火花不断,剧外与同门师兄胡军共同切磋,默契十足。与此同时,龚丽君饰演的妻子以及邹健饰演的霍夫斯达等,则让观众感受到角色以及演员表演本身的丰富性。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