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演员传递给观众的是我就是角色,还是在演角色,这是大导林兆华试图探讨了多年的表演状态。昨晚,北京人艺排演的第一部易卜生作品《人民公敌》在首都剧场上演,几乎整个上半场,不明所以的观众始终纠结于这几个疑惑——“这是排练还是演出?”“演员念剧本难道是台词不熟?”“胡军是演员还是导演?”
作为易卜生四大社会问题剧之一的《人民公敌》,剧情几乎用一句话就能概括,身为市长和医生的兄弟俩,围绕温泉浴场的污染,因为各自的立场,在利益与真相间产生了尖锐矛盾,最终,坚持真理的弟弟成了人民公敌。从开幕饰演斯多克茫医生的胡军一登场,就有些不寻常,“起音乐、开大幕、吊杆”,他以导演的姿态指挥着舞台上的一切。之后,他与饰演彼得·斯多克茫的黄志忠和饰演斯多克茫太太的龚丽君人手一个剧本,三人坐在长桌前亦读亦演,黄志忠还偶尔跳出讽刺那种过火的舞台表演。而胡军则一会儿提示舞美队起二幕光,一会儿叫舞台监督拿道具,还不时与龚丽君探讨起角色的处理。整个表演状态极其自由,比起一本正经的演出,即便演员说错了台词哪怕是忘记台词,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了。而观众不仅在看戏,更在另一层空间中看到了演员如何在“演”戏。
其实,将排练场搬上舞台的戏此前屡有尝试,但大都以戏中戏的形式呈现,戏内戏外也是两条叙述线并行,而《人民公敌》却不同,演员“跳出”的排练场状态其实展示的是一种以往观众不会去考虑的表演课题——何谓“扮演”,而这种“跳出”又不是布莱希特似的,也还是在演。此外,演员之间对于角色的探讨有纪实更不乏即兴,这也就难怪与林兆华联合执导该剧的韩清称,“我们走了很多的路,但现在仍不是终点”。
而下半场,虽然观众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表演状态,但大部分时间亮着场灯却又让观众有了另一种“不习惯”,现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成了那场辩论演讲的听众。于是,整台戏就如一个课题或者说是一本教科书,引得观众在主动与被动中跟随舞台的推进去思考戏剧表象的背后。不得不说,胡军和黄志忠这对同门师兄弟的表演还是颇有看头,早年间以实验戏剧为后辈“敬仰”的胡军,依然是舞台“大哥”的风范;而20年没上舞台的黄志忠也并不拘谨,那种自由的状态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能轻易找到的。
不过3个小时的时长以及打破常规的表演也让《人民公敌》反响两极,无论是提前退场的还是谢幕尖叫的,都有自己强大的立场,一如剧中角色。但无论是否得到了“结实的多数派的认可”,林兆华甘当“人民公敌”的气量也正暗合了易卜生的点睛之笔“: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立的人”。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