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从白鹿原“下来”之后,有更多艺术家再“走上”白鹿原。无论何时,“白鹿原”都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就如同11日晚在北京首演的原汁原味陕版话剧《白鹿原》。
舞台上,祠堂、窑洞、麦场、青砖瓦房等场景中,不时回荡着苍凉悲壮的秦腔,透着浓郁的地域风情。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们用地道方言演绎,一张口,就能马上把观众带到小说中厚重古朴的氛围中。
三个小时的演出讲述了居住在白鹿原的白、鹿两姓家族世世代代的恩怨情仇。该剧所反映的时代,正是民主进步的革命与封建统治和传统文化扭结在一起的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农民,上演了一出真实而荒诞的人生戏剧。
据介绍,为使北京观众能够听懂陕西方言,陕西人艺的演员们在表演时台词更偏向“陕西普通话”。记者在现场也看到,舞台设置了字幕版,为不熟悉陕西方言的观众服务。而在观众领到的剧目宣传单上,贴心地标注了陕西方言的意思,比如“撩骚”意为勾引、骚扰;“麻达”是麻烦、问题的意思;“慌慌鬼”是指毛手毛脚、丢三落四的人。
十年前北京人艺版《白鹿原》上演时一票难求,而陕版《白鹿原》此次晋京演出亦是未演先热。同为北京人艺和陕版话剧《白鹿原》编剧的孟冰认为这两个版本各有所长,但他坦言更偏爱陕西版一些,“陕西演员主演这部陕西文学名着,他们更了解陕西文化。”
话剧爱好者张姓观众看完演出后特别激动,笑称要去吃一碗陕西臊子面才能“解馋”,“演员不仅方言地道,而且完全把小说里史诗般的沉重感呈现出来,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据悉,该剧将在北京演出六场,随后赴天津参加曹禺国际戏剧节。
(编辑:纪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