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网子》
话剧《网子》在鼓楼西剧场演出了第11场,这也是这部戏2015年的最后一场。谢幕时,看着台下似乎还未从戏里走出来的观众,该剧总导演、编剧、主演,风雷京剧团团长松岩心里的感慨如潮水般奔涌而至。作为一个京剧人、一个京剧团,首次制作话剧就能得到这么多肯定,可是没有预料到的。
风雷京剧团是北京南城一家历史悠久的京剧团,剧团前身“民乐社”成立于1937年。虽然剧团已有将近100年历史,现在每年也能有500多场演出,但作为掌舵人的松岩心里还是不踏实,“我们的观众虽然不少,但大部分是中老年观众,很少见到年轻的面孔,我觉得不应该放弃这一块市场,因为光靠中老年观众不可能持久。”
怎么让年轻观众愿意走进剧场,了解京剧?松岩想了很久,想到用年轻观众喜欢的话剧形式来诠释京剧的灵魂,于是有了《网子》的雏形。
“网子”是京剧术语,京剧演员勒头时得先用网子把头发固定住,再将网子后面的两根带子绕到额前,勒住眉毛以上的部分,让外眼角最大限度地向上提拉,这样会使眼睛看上去很有神。之后再裹一层沾水的水纱,最后才能把头盔戴在头上固定住。勒得紧了,演员会难受,要知道普通人勒上5分钟便会难受得想吐;松了,可能会有演出事故。普通观众平时看京剧演出,只能看到演员精彩的表演、华丽的戏服,一般不会了解到网子这样的细节。《网子》正是把观众不熟悉的京剧后台搬到了台上,让观众看到京剧演员光鲜背后的种种不易。
剧中,松岩饰演的秋子是一位在后台负责勒头的师傅,这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工种,但对每个演员来说都非常重要。秋子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将儿子培养成一名角儿,为此他可以不计代价,无论是卖血,还是代人受过蹲大狱,甚或因此而与儿子产生隔阂。
用话剧的壳,诠释京剧的魂,想法固然好,但实现起来却不易。除了松岩,剧中其他几位主演都是专业话剧演员,这也让他感到了压力。在剧中饰演儿子鸣春的松天硕,是松岩的儿子,从小学习京剧,但大学就读于中戏导演系,已出演过多部话剧。而51岁的松岩,从6岁开始学习京剧,一举一动都刻着深深的京剧烙印,排练期间他格外苦恼,“感觉现场只有自己一个外行,手和脚都不知道该怎么动了。”松岩说,经常他一抬脚,儿子松天硕就喊:“停,您又走(京剧)脚步了!”经过一次次艰难的纠正,直到演出前一周,儿子才表扬他“有点儿意思了”。
对观众而言,《网子》不仅有一个让人潸然泪下的好故事,还能从中学习到许多京剧知识、京剧掌故。对松岩而言,看到现场有六七成都是年轻观众他也很知足。该剧明年将搬上大剧场的舞台,松岩也在考虑推出《网子》姊妹篇,将用话剧诠释京剧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编辑: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