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昨天,浙江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重头大戏——京剧《东极英雄》揭开面纱。
当天下午,该剧在“京韵坊”进行了首次合成联排。
该剧演绎的是一段抗战期间发生在浙江舟山海域的真实历史——日军制造的“里斯本丸”号沉船惨案中,舟山东极群岛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出3名英国战俘。
抗战故事,一直是现代京剧编导人员喜爱的题材。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该剧导演、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从去年就开始准备题材。在众多题材中,这个题材一下子将他的心紧紧抓住。在他眼里,这样一个国际事件,这样一个中国版的“拯救大兵瑞恩”故事,最能表现出他心中的抗战。
对高举着“京剧南派武戏”大旗的浙京来说,战争戏正好能发挥出长项。舞台上,精彩武戏看得人眼花缭乱。 深海救战俘、岩洞战日寇、狂风斗恶浪、荒岛大血拼…… 京剧南派武戏的跟斗功、把子功等诸多武打设计,在这些场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空中飞旋转体540度抢背”“三险四砸空中腾翻”“云里翻下高台”等一系列高难度翻打技巧,也被巧妙地融入了紧张的剧情中,惊险而震撼。
然而,更令人震撼的是戏中无处不在的“人性”光辉。全剧用“回家”这一主题串联起故事中的三方——中国渔民、英军战俘和日本兵。当《归家谣》响起,当苏格兰风笛响起,当《樱花曲》响起,中国渔民、英军战俘和日本兵的脸上都有着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人性”。因为“人性”,英国战俘才没有杀死失去反抗能力的日本兵;因为“人性”,中国渔民在危急关头救起了溺水的日本兵;因为“人性”,日军中尉在关键时刻献出了救命的药品。“人性”,让这部戏有了与一般抗战题材剧不一样的深度。
对浙江京剧团的演员来说,排这部抗战剧,本身就是一种“抗战”。作为浙江省今年唯一一部纪念抗战的重点剧目,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天气热都是演员们必须面对的。昨天,这群演员一亮相,记者立即发现,与一个多月前开排的时候比,他们几乎个个都瘦了一圈。武戏演员马宁宁、马亮亮脚腕和胳膊缠着绷带,仍然在舞台上翻滚跳跃。
翁国生说:“《东极英雄》是属于浙江自己的英雄,我们要演好它。”
(实习编辑:葛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