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美国芭蕾舞剧院(ABT)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了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央芭蕾舞团在天桥剧场也带来了经典保留剧目《红色娘子军》,并拉开了中芭2013年新春演出季的帷幕。怎样更好地了解这门艺术,如何欣赏芭蕾舞,记者采访了中央芭蕾舞团芭蕾大师、总排练者徐刚。
记者:芭蕾舞被称为足尖上的舞蹈,在您看来,它美在哪里?
徐刚:芭蕾是一种源于欧洲有着特定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舞蹈形式,它的最大魅力在于传达舞者的线条美、舞姿美,像流动的雕塑一样传递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纯粹,简洁,轻盈,飘逸,舒展,高贵,优雅。
记者:能否为我们介绍芭蕾简史?
徐刚:芭蕾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雏形在意大利,形成在法国,繁荣在俄罗斯。它是由最初的欧洲宫廷舞蹈发展到意大利和法国的“席间芭蕾”。1661年路易十四国王下令成立皇家舞蹈学院,为古典芭蕾制定了审美规范,奠定了芭蕾术语的基础。特别是在早期的浪漫主义芭蕾时期,女演员穿上了足尖鞋,使芭蕾舞更具诗意和特色,这个时期以《仙女》和《吉赛尔》为代表的“白色芭蕾”舞剧,至今久演不衰。从18世纪开始芭蕾舞在俄罗斯大地生根繁衍,《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都成为芭蕾的代名词。来自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芭蕾作品使得芭蕾世界五彩缤纷,精彩绝伦。
记者:从古典芭蕾发展到芭蕾现代舞,有什么变化?
徐刚:在芭蕾发展历史上,经历过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古典芭蕾、戏剧芭蕾、交响芭蕾、现代芭蕾等等不同特点的舞蹈时期。也出现了法国、意大利、丹麦等不同风格的芭蕾流派和训练体系。20世纪现代舞在美国、德国等地的出现,完全冲破了古典芭蕾的限制,舞者用个性化的舞蹈语汇,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她们彻底解放了肢体和思想,释放个人的情感,是舞蹈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涌现出了邓肯、玛莎格拉姆等现代舞的代表人物。
记者:中国芭蕾历史和发展现状如何?
徐刚:1954年新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成立,我们有了专业的芭蕾舞学生。在前苏联芭蕾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撰写新中国的芭蕾史。建校初期,学生们学习表演了西方经典的芭蕾舞剧目,如《关不住的女儿》、《天鹅湖》等。1959年中央芭蕾舞团成立,1964年成功上演了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使我们有了中国人自己编创的芭蕾作品。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北京、上海、辽宁、天津、广州、苏州、重庆等地先后成立了芭蕾舞团。中国芭蕾舞演员在世界各大芭蕾舞比赛中披金挂银,西方经典芭蕾作品被中国舞者成熟演绎,民族题材的芭蕾舞作品大量涌现。
记者:普通的观众怎样欣赏芭蕾艺术,能否请您提供一些欣赏要点?
徐刚:古典芭蕾舞是有特定的评审标准的,舞者训练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开”、“绷”、“直”作为芭蕾舞训练的三大要素,也是观众评判舞者的第一标准。在古典芭蕾的语汇中:腿部要保持外“开”,脚腕子也要转“开”;每当脚伸出去和女演员在立足尖的时候脚背要紧“绷”;双腿在站立,运动,跳跃时要尽可能地伸“直”,上身在训练和表演时也要保持挺拔和舒展。当我们在欣赏女演员的足尖舞时,希望能够看到舞者的脚和足尖鞋能合二为一,自如地行走、移动、跳跃和旋转。当我们看舞者跳跃时,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在空中有优美的舞姿和滞空感,落地又能轻盈和稳定。当男女演员表演双人舞时,希望能够看到舞伴之间默契配合,大举、推移、旋转等动作能轻松协调,收放自如。
另外,芭蕾舞剧或芭蕾作品,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多部门多方位的协调配合,除了关注舞者的“开绷直”和技术技巧外,还要学会欣赏作品的整体效果,体会舞蹈艺术的真正魅力。
(编辑:闫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