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下一拍即合宛若故友
“我已经等不及要再次与北京观众见面了,我们在演出中有交流,他们是我演出的一部分。”此次来京之前,玛丽亚·佩姬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道。5日晚上的演出一开场,台下的观众就给这位“老朋友”报以了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塞维利亚》是一部由玛丽亚·佩姬对故乡塞维利亚的点滴记忆串联而成舞剧。玛丽亚·佩姬在舞剧中演绎了无法比拟的辉煌绚烂,每一个眼神和动作,都从骨子里透出撩人的极致诱惑。刹那间的猛然旋动,百褶长裙随身体飞舞,吉他紧催、响板铮铮,鞋跟敲击,密如急鼓,响声节奏之促,身姿变换之频,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
弗拉门戈是一种非常注重演员与观众交流的艺术,在整场演出中,北京观众不时对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给予热烈的掌声与欢呼,而演员们则在持续升温的气氛中让表演更加淋漓尽致。舞者极富张力的躯体,歌者嘶哑的声音,演奏者的大力拨弹,都在表达疯狂的喜悦或者极度的痛苦,仿佛带着光芒穿透观众的灵魂,默契的精神互动让所有人沉醉不已。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开,一位观众激动地说:“我也好想旋转。”另一位兴奋不已的观众告诉记者:“我已经开始期待玛丽亚·佩姬下一次来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了。” 而许多刚刚看完演出的孩子,则将大剧院的水下廊道当作了舞台,一路踏着节奏走出剧场。
从6周到6年,《大河之舞》中走出的弗拉门戈女神
玛丽亚·佩姬是西班牙国宝级舞蹈家,同时也是享誉世界舞坛的现代弗拉门戈大师,她在8个月时就能摆出舞蹈造型,4岁就开始学习弗拉门戈,15岁便成为专业的舞蹈教师,艺术生涯中获奖无数,但是最为广大观众熟知的是她在《大河之舞》中的精湛演出。
在《大河之舞》掀起的踢踏舞旋风中,玛丽亚·佩姬的弗拉门戈独舞段落——“火之舞”光芒四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弗拉门戈大师与《大河之舞》最初的合同期限仅仅只有六周。六周的巡演结束后,《大河之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份合同也一续再续,最终,玛丽亚·佩姬与《大河之舞》的合作长达六年之久,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所有看过《大河之舞》的观众都记住了那一袭几乎点燃地板的火红长裙,甚至有人把“火之舞”称作《大河之舞》中最美的段落。
1990年,玛丽亚·佩姬创办了自己的同名舞团,《太阳和阴影》、《弗拉门戈共和国》、《战前之歌》、《塞维利亚》等剧目相继问世。在舞团获得世界声誉的同时,玛丽亚·佩姬也感觉到了不小的压力。她坦言在艺术与商业运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不容易,但是她会力求革新,“我的思想不保守,我想使弗拉门戈足够强大、足够丰富,足够持久。”玛丽亚·佩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塞维利亚》:“很西班牙,很弗拉门戈”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历史名城,是闻名世界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的诞生地,哥伦布安葬于此,《唐璜》和《堂吉诃德》中都有它的影子,它是弗拉门戈艺术的渊源所在,同时也是玛丽亚·佩姬的故乡,正因如此,西班牙电影大师卡洛斯·绍拉曾亲切地称她为“塞维利亚”。
在谈到这部凝聚着浓浓乡恋的《塞维利亚》时,玛丽亚·佩姬这样解释:“塞维利亚是我的故乡,她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在长时间的旅行之后,具有了更多的体验,那时我就需要回归。我需要回到我所有旅途的起点,回到我的根,回到我的童年,回到塞维利亚。”舞剧中的服装、音乐都充满了热烈浓重的西班牙色彩,洋溢着弗拉门戈的火热风情,同时也用一些极具想象力的方式体现着玛丽亚·佩姬对故乡塞维利亚的点滴记忆,渗透着一种浓浓的乡愁。如在《瑕疵》这一段中出现了灯光熄灭以后舞台上一只只红色的舞鞋轻快跳动的奇妙场景,这个舞段的灵感来源于玛丽亚最初的那双白底红点的舞鞋,是大师对自己舞蹈之路起点的回顾与纪念。玛丽亚·佩姬选择在“水上明珠”里幻化出一个记忆中的塞维利亚,是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她的旅途起点。
演出结束后,玛丽亚·佩姬回到舞台上与观众进行了座谈活动,百余名观众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与佩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