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英国兰伯特舞蹈团香港行

2012-10-26 16:24:04来源:文汇报    作者:

   

  闻名已久的英国舞团兰伯特舞蹈团首度来港,排出了四个短篇,经典与创新俱备,的确是一次首度亮相的上佳选择。始创人玛丽·兰伯特大刀阔斧,将本来是芭蕾舞团的舞团逐步转型为现代舞团,又广纳英国本土或各地着名编舞的作品,继后的舞团总监也是英国舞坛着名编舞家。舞团特色是强调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在英国演出时,都有自己的乐团现场演奏。可惜的是这次来港却只是用录音而已。

  四个短篇作品中,《牧神之午后》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余三个作品《嘘!安静》、《狂喜》和《神秘巨石》则为过去十年间的创作,让我们看到当代英国编舞的面貌。

  首个舞码是前舞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布鲁斯2006年的创作《嘘!安静》。布鲁斯在节目介绍中提到音乐来自马友友与卜比·麦法林,创作灵感来自音乐本身, 也引用了两人的说明,说这是“把成人内心的孩子释放出来”(麦法林)和“歌颂生命的音乐”(马友友)。

  舞台设计是一个马戏团的帐幕,以透明纱布将帐内外分隔开来,六个白面小丑打扮的舞者,展现一幅小丑演出后的生活图。在麦法林轻快的音乐衬托下,布鲁斯以独舞、群舞及双人舞等表现他们的生活,舞蹈动作清脆利落,又带点小丑滑稽动作的色彩。饰演父母的有其温馨场面,演儿女的又有偷偷起床不想睡的片段,六位舞者演绎着惹笑好玩的生活片断,叫人忍俊不禁。轻松愉快,其实该与女儿来看。

  跟着气氛一转,舞团演出由英国编舞家,现任丹麦舞蹈剧院艺术总监提姆·拉殊顿于2011年编排的《神秘巨石》,舞台上是一片旷野,其上竖起几柱高楼化石,有如自然与人为建筑的对比,拉殊顿将舞者置于其中,彷彿远古祭祀的时刻,音乐节奏强劲,又带着神秘气氛, 拉殊顿以古典芭蕾动作注入现代舞创作闻名,这次也不例外,大量的提举与双人舞编排,处处透着他优雅、古典及宁谧的气氛;不过,当日所见,舞者的能量似乎不足,跳起来感觉比较沉,没有那种动力感。

  当晚的重头舞码自然是重现芭蕾经典《牧神之午后》,这个由二十世纪初芭蕾界传奇人物尼金斯基创作的作品,今年刚巧是它的一百年周年。是法国作曲家德布西根据下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写成,讲述牧神遇上七个仙女的故事。这次演出的兰伯特在离开俄罗斯芭蕾舞团,成立自己舞团后,凭自己与几位俄罗斯芭蕾舞团旧友合力,凭记忆及一些纪录,整理出这个舞蹈版本。

  整个舞台只有牧神午睡的大石,服装设计叫人想起古希腊时期,唯独是牧神衣着在古典之余又相当性感。尼金斯基的动作编排有如剪影般,舞者主要是在台上横向移动,而牧神的动作充满力量但又极端自制,这次演出的舞者颇能表现那种隐伏其下的情感暗涌,整个作品充满性的隐喻,而最后牧神伏卧在大石上蠕动,性的指涉呼之欲出。这个作品,今天看来仍不过时,内里对舞者情感张力的要求,也是对舞者的一大挑战。

  至于舞团总监马克·鲍德温的新作《狂喜》,是回应《牧神之午后》,以及2012伦敦文化奥运的作品。鲍德温说《狂喜》是以现代手法回应这部1912年的经典,除了原始欲望与本能外,跟《牧神之午后》一样,《狂喜》都是放在郊野。

  《狂喜》的舞台设计相当简单,三只巨型的昆虫(应该是蜜蜂)吊在台上,身穿红衣、头顶羽毛的舞者恍如原始部落的土着,在森林中跳着求爱之舞,节奏强劲的音乐,将箇中的原始本能与冲动、狂喜表露无遗,其中劲歌热舞的场面,的确叫人想起九十年代的rave party;不过,这种狂舞编排只看到混乱无章,最后掉下来的黄色小球,是蜜蜂撒下的花粉?也叫人摸不着头脑。

  整体来看,舞蹈编排仍以最古旧的《牧神之午后》好看,其他的作品,未能凸显兰伯特舞蹈团特别之处。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