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哈尔滨盲聋哑学校礼堂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办该校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随着音乐响起,21名身穿鲜艳服装的学生闻声起舞,表演精心编排的舞蹈“千手观音”。流畅的舞姿,娴熟的动作,富于激情的肢体语言,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而演员们根本听不到这些送给她们的掌声,因为她们都是聋孩子。
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残联艺术团奉献的“千手观音”,给国内外亿万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中残联艺术团“千手观音”21名演员中,李国岩、王峥、王晶彤3人都是哈尔滨盲聋哑学校选送的,学校的孩子们为此倍感骄傲。
今年夏天,该校决定创立国内第二支“千手观音”舞蹈队。消息传开,聋孩子们争相报名。考虑到演员个头的差异、表演的协调性,校方选拔了24名学生参加训练,他们的个头从一米六到一米七不等。6年级的张欣获知自己因个头矮没被选中,并不气馁,每天中午,当舞蹈队训练时,张欣这名“编外队员”准时出现在训练馆。每次彩排时,张欣都能很连贯地把当天老师教的动作完整地表现出来,张欣的举动感动了大家,10天后,她被确定为正式演员。
舞蹈“千手观音”节目长达5分钟,每个演员都要做数百个舞蹈动作,舞蹈队形也由一路竖排变换成5路、7路竖排、横排等。舞蹈要求演员既要有良好的个人舞姿,又要相互配合。对这些没有舞蹈基础,又听不到音乐声的聋孩子来说,要排练好“千手观音”,难度巨大。
为了让孩子们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舞蹈技艺,辅导老师李婷婷、车会丰因材施教。学校特别装修了“律动教室”,利用空洞的地板具有传导音乐频率的功能,将大分贝音箱放在地板的一端,随着音乐响起,孩子们站在地板上就能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变化,随着音律翩翩起舞。
排练中,孩子们之间、师生之间难以用语言交流,李婷婷、车会丰发明了“纸上谈兵”教学法。她们在纸上画出每个孩子的位置,以及孩子们在不同乐章间的不同动作,使每名队员都形象直观地知道自己应该处在什么位置、何时该做怎样的动作。这一发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奇效,孩子们很快就能按图站位、变换队形了。
“千手观音”的动作千变万化,靠“振动地板”只能让演员感受到音乐节奏,孩子们的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的变化相一致,全靠辅导老师的手势“领舞”。
李老师、车老师在该校从教多年,与孩子们达到了心灵相通。排练中,她们与小演员们约定了“动作暗号”,演员用眼睛余光看老师指挥动作行事。当演员依次做“观音出手”动作时,老师每一秒钟拍一次手,演员由前往后便依次做动作。孩子们的技艺飞速提高,可苦了两位老师,每天她们要拍手上千次,晚间回家,双手红肿。看到孩子们优美地舞蹈,老师们心里很甜。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