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曹丽敏 赵州扇鼓声声来

2009-11-24 09:54:49来源:石家庄日报    作者:

   

  11月21日,星期六。

  早上7时刚过,45岁的曹丽敏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一股冷风吹来,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有的路面还有结冰,行人也很少,20多分钟后,她终于到了县文化馆。三楼的排练厅,是她教孩子们练扇鼓的地方。

  开空调暖风预热、收拾屋子……曹丽敏马不停蹄地忙乎着。快8时了,二三十个孩子也悉数到齐。曹丽敏又开始了她这周的扇鼓训练。而这样的周六,她已经过了近十年。

  扇鼓,“打”出悠悠故事

  这是一面圆圆的鼓,像一把团扇;鼓柄下端为云子钩状,若扑克牌中的梅花;梅花状的左、中、右三个孔里各吊有三个铁环,共九个铁环,铁环表面突起螺旋状菱形花纹。耍起来,铁环哗哗作响。这就是被称为“赵州三鼓”之一的赵州扇鼓。

  “扇鼓扇鼓生得圆,上面缀着九连环,扇鼓本是狗皮面儿,要打扇鼓得舍出脸儿。”这是早年间扇鼓艺人表演时的开场词。扇鼓舞是广泛流传在赵县一带的民间舞蹈,明快、活泼、诙谐、风趣。

  扇鼓的历史久远,它起源于商代的巫舞。巫舞在古代是娱神舞蹈,所使用的主要道具是扇鼓。随着社会的变革,巫舞逐渐由娱神的舞蹈演变成为人的舞蹈。巫舞中的扇鼓传到清代,已基本上形成为民间娱乐活动。

  “大约在明末清初,扇鼓传入赵县,它的鼓点套路以及艺术风格都十分独特,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真正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赵县文化馆馆长张金礼介绍说。赵县扇鼓多为集体舞形式,每逢喜庆丰收之时,农民们手持扇鼓,在场院里扭起舞步,敲打着轻快活泼的鼓点,唱着民歌小调,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传承,保持原味儿最重要

  曹丽敏是赵县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从1980年到文化馆工作直到今天,她对扇鼓情有独钟。不过,说到对扇鼓的传承,她已是第二代了。

  据曾在赵县文化馆工作的赵林立介绍,赵县对扇鼓艺术的挖掘保护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1977年,县里召开文化工作会,传达了上级要求各地开展挖掘民间艺术的精神,“扇鼓舞”作为本地的重点项目,被列入挖掘之列。“那些年为挖掘扇鼓舞可没少费劲。我和另外两名男同事刘吉锁、郭玉卿,提着录音机、骑上自行车,只要听说哪里有老艺人就往哪里跑,录唱词、记动作。有时,还要把老艺人从村里请上来。”据她介绍,两年后,在民间扇舞《二姑娘骑驴王小赶脚》基础上重新填词创作的扇鼓舞《庆丰收》,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并荣获演出二等奖、创作三等奖。

  然而,就在赵州扇鼓开始走向全国的关头,这一代挖掘整理人却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相继离开原岗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曹丽敏挑起这一重任。

  “这些年来,扇鼓老艺人纷纷谢世,赵州扇鼓处于失传的濒危状态,如果不抓紧抢救和传承,再过几十年,我们的下一代或许没有谁知道,赵州土地上曾经存在过一朵叫做扇鼓的民间艺术奇葩了。”老艺人的谢世,让曹丽敏着急;年轻人对扇鼓的无知,更揪疼了她的心。她决定“两手抓”: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老艺人,多记录、多整理;另一方面,从教小学生入手,扩大扇鼓的影响。

  去年春节,在赵县“鸣鼓节”上,曹丽敏发现了一支从杨户南门村赶来的扇鼓舞表演队,便上前攀谈。当她得知村里还有一位84岁的扇鼓老艺人张四儿时,当天便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到老人家中,还为病中的老人买来一大堆补品,“就是想让老人为自己做些指导”。

  见老人肯定了自己的基本动作,曹丽敏甜甜地笑了:“这下我可安心了,挖掘民间艺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保持原汁原味最重要。”

[NextPage]

  未来,艰辛中掩不住希望

  寻老艺人招收小徒弟、挖传统段子编排新节目……十多年来,曹丽敏一直操劳着、忙碌着,也收获着。

  她编排的《平原扇鼓》、《赵州扇鼓》、《妞妞扇鼓赵州情》等舞蹈,在全国和省市连连获奖,孩子们的扇鼓表演还登上了2008年全国少儿春晚的舞台;她在县石塔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杨户南门、县文化馆少儿艺术团等地开辟的五个扇鼓舞培训基地,已培训扇鼓演员500余人;赵州扇鼓也于2007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自己也被评为非遗传承人,荣获河北省民间艺术挖掘整理成果奖……

  可每想起当初的艰辛,曹丽敏总是意难平。

  最初,由于受一些人“讨饭的”、“跳大神儿”等偏见的影响,尤其是怕因此影响学习,很多家长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学习扇鼓,曹丽敏在小学的“招生”试水效果不佳。无奈,只好一遍遍跑学校,做学生及老师家长的工作,几个月忙活下来,才“招了”20多个“小徒弟”。

  练身段、打鼓点、配合音乐和步伐……一年多,这些孩子们终于“出来了”。许是看着效果不错,“招生”不再是难事。可很快,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孩子们往往是刚练出来没多久,就不能再练了,因为升入了五六年级。”曹丽敏说,因为练扇鼓的一般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一年多的训练后可以参加比赛了,却没有了时间,而他们以后也许再也不会捡起这面鼓了。

  而资金的匮乏,更是粉碎了曹丽敏很多美丽的梦。比如,原本有望到北京参加五十年国庆献礼的扇鼓表演“泡了汤”;本想做成集音像宣传、图片展示等为一体的扇鼓传习所,如今也只是挂了一块牌子……

  不过,曹丽敏依旧很开心,毕竟已经有很多人学会了扇鼓,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扇鼓、爱上扇鼓。现在,赵州扇鼓已经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未来,曹丽敏说自己充满着信心。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