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抗震图书:记录震颤与感动

2009-05-18 13:06:05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自去年汶川大地震始,“5·12”就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一个特殊的日子。以小说、报告文学、长诗等多种形式来全面反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个方面的作品在今年的图书市场上又成为热点,全国各地的出版社纷纷推出纪念一周年的图书。
  
    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铭记:5·12汶川大地震口述历史》是根据央视新闻专题部一个口述专栏,将记者和记录集结成册;央视新闻专题部最近还举行了一次图书与光盘捐赠仪式,以此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在难中——深度访谈北川乡镇书记》,作者阿建自己属于灾区人,采访了一群需要关心的特殊人群,因为有切身感受,所以更有一份责任替别人担当。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为作家孙晶岩的新书,该书真实地再现了地震降临及地震发生后那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记录了孩子们在生死关头的心路历程。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秦文君新作《云裳》,并带着2000本新书到故事的发生地——都江堰签名赠书,传递给当地小读者力量。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为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他去年三赴地震灾区一线采访完成的现场纪实。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文集《大爱无边》真实写出抗震救灾最深切的生命体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灾害无情天使有情——2008年“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护士文集》,从千余篇亲历2008年抗震救灾护理工作者的文章中精心遴选结集,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特殊时期中国护士一个个守护生命、救死扶伤的真实故事。由周令红著、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5·12”亲历文学——《映秀的月》记述了一个美丽年轻的母亲在“5·12”大地震之后,从成都奔向汶川找女儿和亲人的真实经历。作家高成的长篇口述实录《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用幸存者口述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地区造成的破坏,给四川人民带来的苦难,还原了那段灾难的真实面貌。《震后阳光——走向新生活的灾区孩子们》,着力表现孩子们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感恩社会的精神风貌。《地震中的记忆》借鉴“红镜头、黑镜头”的编写思路,通过摄影家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地震期间值得永久回忆的一个个细节和一个个温暖的瞬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灾后余生作家李西闽的长篇散文《幸存者》,已经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8奖,授奖辞称这本书“有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真情,有轻逸的想象,感人肺腑的人生断片”,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字里重温了活着的意义。”李西闽同时还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灾后长篇小说《救赎》,是震后余生被废墟掩埋了几天的作家描写灾后幸存者走出心理阴影,重新直面现实人生的一部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同时还出版了3部报告文学作品:陈丹燕撰写的80后志愿者心声的作品《赤子之心——汶川地震青年志愿者访问记》,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面地反映了地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从物质到精神的震荡。部队作家李鸣生摄影创作的《震中在人心》用镜头定格真相,用文学留下思考,发现、挖掘、揭示了“5·12”是如何重组和建构、升华和锤炼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品格。《废墟上的觉醒——关于汶川大地震志愿者的问卷调查》是资深媒体人、《文学报》主编陈歆耕创作的反映地震志愿者心路历程和感人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作,以此祭奠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作家出版社也推出了《大爱无私——抗震救灾诗词选》、《从唐山到汶川——野战方舱救灾纪实》等多部相关题材图书。

    另外,纪实摄影集《一年》、杨景民的报告文学《感天动地铸医魂》、杨奕的救灾纪实文学《我的北川故事》、章慧敏的长篇报告文学《情动天府》、高彦杰的报告文学《千年不败》、杨秀丽的长诗《彩虹经天》等一批地震文学作品,均记录下中国人民的震颤与感动。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