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位专家历时9年编纂,叙述的出版史长达3000余年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历时九年编纂的《中国出版通史》近期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将于本月26日在京举行图书出版座谈会。
《中国出版通史》受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被列为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于2000年正式启动,原计划2005年底完成,但因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材料,需要及时补充、修正,经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该项目顺延一年,2006年年底结项,2007年3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定为“优秀”成果,2008年12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项目最终成果共有九卷,分别为《先秦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夏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上)》、《清代卷(下)》、《中华民国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共计近400万字。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编委会副主任郝振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出版通史》的面世,对于国内出版史的研究而言,可谓填补了一项巨大空白。他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总体上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形成合力,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出版通史的成果。而新出版的《中国出版通史》,无论是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上还是涉及领域的广度上,都远远超越了以往的研究。
就时间跨度来说,《通史》上起商周、下降公元2000年,叙述的出版史长达3000余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出版通史。《通史》采取了多方位的研究视角,叙述的内容包括了历代的出版活动、重要的出版机构、重要的出版人物、重要的出版著作、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造纸术、书籍编辑史、图书发行史、市场经营史、出版管理体制史等。探讨的范围不仅涉及到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出版的各个主要环节,涵盖了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等出版物的所有形式,而且论述了以前研究相对薄弱的版权保护、经营管理、出版教育等相关一系列问题,不愧“通史”之名。此外,丛书开辟了出版研究的新领域,包括首次对少数民族的出版史进行了整理,对文革期间的出版史作了系统梳理,也是第一次囊括了港澳地区的出版史。在史料的挖掘上,也有不少新的突破。
据悉,为确保《中国出版通史》的编撰质量和研究进度,负责方采取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首先成立了权威的编委会,组织了一批如尹韵公、王建辉、肖东发、李致忠、乔还田等国内出版界、史学界、教育界、文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编撰,同时聘请了宋木文、刘杲、王益、王仿子、吉少甫、宋原放、高斯、戴逸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出版家、历史学家担任顾问,参与稿件审读,保证这部出版界鸿篇巨制的编撰质量和学术水平,编委会共计51人,参与撰述的作者共计29人,可谓阵容强大。
郝所长说,《中国出版通史》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出版事业的源流、演变和发展脉络,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出版业在世界出版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示了我国出版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不断进步,深入总结了我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出版史、印刷史、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国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据中国书籍出版社副社长刘伟见介绍,本套丛书将于3月初进入全国新华书店以及大型书店销售。全套丛书定价556元,平均单本售价50多元。
(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