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片土地的灵魂,它落实于这片土地上具体的社会生活,同时又负载着漫长厚重的历史。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此衍生出的文化也是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此套“中国风”系列丛书以“大作家小作品”为视角,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出发挖掘中国地域文化特色。一个作家和他生活的地域总有着特别的联系,一个作家笔下的地域文化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了解地域的风土人情的特别视角。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风书系集合了国内一流作家及画家,以各自故土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作为切口,传达广袤国土的地域风情,把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中国,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节日中的你赏心悦目。
《中国风·海上》作者:王安忆 著 李西 李雪源 绘
“这个摩登的城市往往因为它的原始而显得魔幻。密匝的事物有时瞬间绽放成一朵花朵,仿佛亿万年前的物事开始复活灵现。 ”这么灵异而奇崛的文字出自谁的手笔,她又是描摹了哪座城市?这是王安忆在描画她心中的上海时的一笔,她不仅在《长恨歌》中虚构着上海历史记忆中的人和事,她本人的生活就贴近着上海这座城市。
她曾经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 ”她认为要追究也很难,这样的地方与现实联系得过于紧密,它的性格融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而且上海很大,即便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并不古老,但时间的密度使得人们很难抽离出几具符号的象征用以概括并且服人。所以关于上海的传说,谁也不服谁。这些看法透出她作为一个作家的理性,而她笔下流露出的关于上海的四季,与上海女性的文章又充满着感性,带着一种上海的气息。
“上海真正的静,是在初秋。冬日里并不安静,那是肃杀,甚至多边。只有度过燠热的夏季,过了立秋,才逐渐平缓地进入一个休止。物体开始从湿热的空气里浮现出棱角来,心里也偶尔能听见些声响。 ”
“这,就是上海的布尔乔亚。这,就是布尔乔亚的上海。它在这些美丽的女人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这些女人,既可与你同享福,又可与你共患难。祸福同享,甘苦同当,矢志不渝。”
王安忆以大家的手法,敏锐而深刻地捕捉着积淀在这座城市中悠久而令人沉醉的文化风情。时代的变迁迅速地制造着一个东方的神话,同时也冲击着弄堂中人们的生活。本书描绘了上海城市中点点滴滴的历史、民俗与文化生活,并且其间穿插着国内当代优秀画家的作品,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丰满而真实的海上影像。
“天青色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那么被水氤氲着的江南又等着哪个作家的笔来描绘呢?在叶兆言的笔下引人注目的是江南的流水,“流水是江南繁华的根本,流水落花春去也,看似无情,却是有情。是流水成全了锦绣春色,江南众多的河道,犹如人躯体上的毛细血管,有了流水,江南也就有了生命,就有了无穷无尽的活力。 ”有了流水就有桥,有了流水和桥,就有了关于江南的故事。
如果说《中国风·水乡》主要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的灵动和润泽,那么水乡中的灵魂便是江南女子。江南女子是许多艺术家笔下的主题,在叶兆言的笔下又是怎样的神韵呢?
“江南女子注定是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是金陵十二钗的副册和又副册,做小姐就是宝姐姐和林妹妹,当丫环便是睛雯和袭人。江南女子是为才子们准备好的佳人,是水做的骨肉,江南女子柔情蜜意,江南女子仿佛春天的彩蝶,是水中月,是镜中花。她们具有最快乐的天性,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最适合居家过日子。 ”
[NextPage]
全书精致地行云流水般描写了苏浙地域的习俗、文化,其间除了对富有江南特色的水乡元素,如小桥、流水、茶馆等景致的书写外,还不乏对平凡百姓生活的描述。书中50余幅水粉画的雅致格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苏浙地区的含蓄与灵秀,使整部作品如同在小桥流水间穿行,缓缓地引领着读者漫步其中。
《中国风·水乡》作者:叶兆言 著 李荣华 绘《中国风·川藏》作者:阿来 著 熊文韵 绘
川藏在阿来的笔下是一块透着神秘气息的土地,这是他小说中的人物活动的场景,“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这里还是中国一条有名的大江发源的地方,清澈的空气中有净水的芬芳。
小说中狩猎的情节就在这样的雨季展开,雨水在这片土地上制造着自然界的情节,“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一股香气慢慢升起,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就在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香气就来自那一个个菌体!我们就用它们充作早餐了。在菌伞里面撒上盐,烤熟,丢进嘴里。而他赖以栖身的岗亭像一朵硕大而孤独的蘑菇。这朵蘑菇没有香气。他想起那些出去打猎的夜晚。夜半从露宿的杉树下醒来,有香气冉冉而起,一朵朵蘑菇就在身前身后破土而出。这是猎手将交好运的征兆。 ”
雪域高原是人们心中一块圣洁的净土。洁白的哈达,喷香的酥油茶,虔诚的朝圣者,还有那美丽的藏族女子,魂牵梦绕般撩拨着人们早已布满尘埃的心灵。书中阿来将带领着读者一一体验着恍若仙境的山川河流,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梦回千百度的奢求,或许在这里静静地流淌。
陈忠实的《白鹿原》让我们读到的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的历史更替,百年的秦腔悠扬。陈忠实身为秦地人,充盈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骄傲。在这本《中国风·秦风》中,我感到的是他细致委婉的笔墨,细腻丰富的情感。
对于我来说,《中国风·秦风》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在河之洲》,它讲述的是一个极富诱惑的题目,他踏访两千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的经过。在河之洲,就是渭北高原合阳县的洽川,这是大学问家朱熹老先生论证勘定的。黄河紧紧贴着绵延起伏的群山,静静地悄无声息地涌流着,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丰饶秀美的河洲。这是令人感到心灵震颤的一方绿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左望不见边际,右眺也不见边际,沿着黄河也妆饰着黄河,竟有三万多亩,那一派芦苇的青葱的绿色所蕴聚的气象,使人在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方自少年时代就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就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韵,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两千余年,成为一种永恒。 ”
在本书中,他将秦地的地理风貌、花果树木、主食小吃、市景山色、民风民俗、英雄人物、普通百姓等等,尽情地展现于读者眼前,那份独特的地域风情令人沉醉。此外,全书配有西安户县农民画协会提供的各类民间艺人的油画,图文并茂,更是彰显了秦陕大地的风采。
(编辑: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