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也为《故事会》写了“小故事”
讲故事,听故事,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智慧,这也使得改名三十载的《故事会》成了中国驰名商标。畅销全国、拥有400多万读者的《故事会》,有一个小栏目“名人讲故事”,开设不到两年,已有20多位知名作家为读者撰写了自己生活或臆想中的小故事。近日,其中60则精品故事结集成一本《60位大作家给你讲故事》。
当初策划 “名人讲故事”这一栏目,是为了寻求故事创作在两个方面的“文化突围”:一是如何在传统的故事形式中,找到比较先进的文化观念;二是如何提高通俗故事的品位,也就是做到通常所说的 “通俗而不媚俗”。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希望借助这一栏目,通过邀请一批优秀的作家的参与,呼吁大家关注中华民族讲故事的文化传统,关注“故事”这一文体形式。
迄今为止,为该栏目撰稿的知名作家有:陆文夫、刘心武、叶辛、席慕容、沙叶新、陈世旭、叶兆言、冯骥才、韩少功、高晓声、张炜、李锐、金庸、苏童、池莉、肖复兴、毕淑敏、莫言等。这些下笔洋洋万言的成名小说家为短短几千字的故事精心构思,甚至反复修改,“力图用最小的面积,集中最大的智慧”,这番尝试无论如何让人觉得新鲜。有些故事真不比这些作家创作的小说差劲,甚至相反,笔墨精简就更见出含金量,这一路读来真是流光溢彩。
毕飞宇的《英雄》制式短小却张驰有度,大半篇幅蓄养出声势浩大,末尾如抖包袱般一击就破,冷峻、热烈、喜剧、讽刺,什么都不缺。金庸的《汝州僧》是对段成式《酉阳杂俎》一则记载的改写,那奇诡出人意表的风致,正是袭自唐人笔记。将这一篇安排为全书之首最是恰当不过,中国故事自有活泼绵长的生命力。
莫言说:“故事都是旧的,但故事的讲法不断推陈出新。”金庸认为:“前人的智慧或愚蠢,都在故事中长期流传,后人听了衷心佩服,或者哈哈大笑。”冯骥才说:“讲故事是作家的基本功;极端地说,小说家如果不能讲故事,就不能算是一个小说家。讲好故事是一个作家的能耐。”叶兆言认为,“小说和故事是一回事,是一个东西,没什么区别。就算是顽固吧,我始终不同意把故事和小说当成两种东西,一个小说家就该是一个说故事的人”。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