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悼念罗京,多些尊重少些娱乐

2009-06-10 10:14:27来源:人民网     作者:

   

作者:吕绍刚

    看新闻,北京307医院所设的罗京追思会上,先后有4000多群众赶来悼念,有不少是冒着雨来的,有不少是从外地来的,附近的花店都断了货。

  这4000多人中,有他的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但更多的却是最普通的观众。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生前不一定看得出来,但往往却能从死后有多少人自发地想念,来加以衡量。

  所以我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罗京这个名字,都深深烙在了许多普通百姓的心里。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份难得的殊荣。

  报道别人一辈子,到去世那一天,终于开始被别人集中地报道。这是一个优秀新闻人的终极命运,也是一个可以告慰的归宿。

  罗京是一位优秀的新闻人,纪念他的过程,也是向他学习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能看到一些让人感觉不那么协调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已经开始借着他的死,来声讨新闻联播的老面孔;有许多网站,将他的死当成了娱乐频道的头条。

  或许新闻联播是得改革创新,但是,这跟罗京之死仿佛是两个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来说,面目是好是差,从根本上来说,一个播音员左右不了什么。所以没必要死者尚未安葬,就借死者之名,急于讨论或批评,这多少对死者及亲人有点不敬。同样,也没必要借他之死,指桑骂槐,感叹后继无人,从此成绝响。

  一个名播音员、一个名主持人之死,往往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如何去看待,是新闻伦理学的问题。对于一个曾经代表国家台政治形象的播音员来说,将其之死,做成娱乐频道头条,正如,非得把饭岛爱之死做成正儿八经的要闻,多少让人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死者长已矣。只是如今名人之死,往往成为文化娱乐消费的一个热点。媒体一贯喜欢跟风炒作,而读者也尤其热衷于讨论生前的八卦,死后的逸闻。还有的则善于借名人之死来发财,作家三毛、张爱玲之死,是最典型的案例。

  这种现象不限于中国人。比如,戴安娜王妃,这朵昔日的“英伦玫瑰”已经演变成“文化印钞机”。另据报道,《福布斯》杂志评选的最赚钱的10位已故之人,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猫王、查尔斯?舒尔茨和约翰?列侬,这些人的作品及衍生产品的再版、遗物拍卖、各式传记都能赚取巨额利润。

  名人终究是名人,即使死,也能让人牵肠挂肚,好奇侧目。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似乎不能过多苛责,但还是应该区别对待,各得其所。让政治名人之死,归于政治,让娱乐明星之死,归于娱乐,让普通劳动者之死,归于平静,或许这样更符合一个健康社会的价值序列。如果你非得搅乱,有时可能是对死者的一种褒奖,比如娱乐明星享受政治名人的待遇;有时则是对死者的一种反讽,比如政治名人享受娱乐明星的待遇。

  归根结底,罗京虽然家喻户晓,但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娱乐明星,只是一个新闻界的劳动者,应该给予多些平静的尊重,不必过度娱乐化地炒作。罗京一辈子从事严肃报道,但愿死后,他也同样是被严肃地报道、真挚地悼念。这对他或许也是一种安慰。

 (实习编辑:李明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