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8幅画走进梵·高这一生

2014-04-15 15:47:29来源:意外艺术    作者:

   


《卷心菜和木鞋》


《吃土豆的人》

  要怎么开启梵·高的篇章呢?这是个疯狂到极致的人,独立根本谈不上,一直靠弟弟提奥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所需,按我们俗世的眼光看,简直就是个没有用的人,而且更可怕的是,愤怒到极点就亲手割下自己的耳朵,还是无法根除痛苦,干脆朝自己的肚子开一枪,仰天长啸一命呜呼一了百了了。时年37岁。
 
  如果抹去梵·高的大名,咱这群人恐怕会对他绕避三舍,简直就是个疯子嘛,好可怕!然而,因为他是梵·高,哪怕从来不懂艺术的人也要来凑热闹下,神马?梵·高要来国博啦!50幅梵·高作品,包括广为人知的“向日葵”“自画像”,更有梵·高书信……老师准个假!老板准个假吧!要去帝都看千载难逢的梵·高大展好吗?
 
  梵·高,你究竟有什么魔力?一个红头发疯子竟然能让整个世界跟着一起疯癫起来。他自己曾说,我要以我的作品来表明,这样一个反常的人,这样一个毫不足取的人的内心是怎样的。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础是爱而不是恨,是冷静而不是热情,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梵·高说是爱,是根植内心深处的纯粹,这是触动你们灵魂深处的痛点吗?要不,让我们跟着8幅画走进他的世界吧。
 
  梵高早期作品(1881—1885年)很灰沉很写实
 
  梵·高真正开始专心作画只有10年时间,却创作了1700多幅作品,特别是从1888年(他自杀的前2年)到法国阿尔勒的小镇,以每3天一幅的速度创作了1300多幅画,天啦,这么高产,难怪你们要用天才来形容他了。不过,他真的很惨,生前只卖出一幅画, 400法郎。生活困窘可想而知。
 
  他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法国,不过他是荷兰人好吗?而且一开始,他的画作并不是那么明媚的,真的是灰沉沉的,还很写实,至少你不要看标题,就可以知道这是卷心菜和木鞋。
 
  其实你追溯那些抽象派大师赵无极也好,蒙德里安也罢,毕加索更甚,一开始都是从写实开始的,后来才画着画着让我们看不懂了,所以,扎实的基本功很重要的。刘墉就曾说过,聪明人要向迟钝下功夫,笨人才靠投机取巧的。
 
  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灰沉沉的写实画呢?这里要提一个农民画家——米勒,梵高曾经励志做一位农民画家的,因此当时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为主的现实主义大画家法国人米勒就成为他学习的对象。
 
  不过,梵·高如果止于写实主义,恐怕他也不会让世界为之疯癫,毕竟,你画的风景离我很远,关我屁事!他最流弊的地方是他很擅长将自身情感投射到画作创作中,哪怕是你看起来如此写实的《吃土豆的人》,你也能找到与此共鸣的情愫,那就是,哪怕生处逆境,仍心存感恩。妥妥的正能量有木有!与其说,他在画吃土豆的农民,毋宁说他在画当时的自己,在面对生存窘迫时,对待生命所持有的热爱态度。
 
  低矮的房顶、昏黄的灯光、5个瘦骨嶙峋皱纹满布的农民围在狭小的桌边吃土豆,他们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不过你分明看到了他们脸上的安详平静好吗?梵高自己曾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NextPage]


《自画像》


《塞纳河畔的繁星之夜》

  巴黎时期(1886—1888年)明亮了
 
  不过,如我们所知,后期的梵·高作品真的是很明媚的,其实不管是早期的灰沉还是后来的明媚,他始终都在传递内心最纯粹的声音——爱。他就像早期他所热衷的宗教一样,一生孜孜不倦的通过自己的画作在传递爱的弥音,旨在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
 
  如果说早期爱的声音还如此隐晦的话,那么后来明亮的画作,更直接的彰显了,他的画作就像吸盘,你很快的就被吸附到他所宣扬的那个美好的世界里。
 
  那么,他的画风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这还得从他去巴黎说起,那时的巴黎,印象派运动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人的推动下已经达到极盛。梵·高在弟弟提奥(那时的提奥已经是一位成功的画商)的引荐下,梵·高与一批印象派画家相识,与这些“发现了光和呼吸、空气和太阳”、“透过存在于这震荡的流体中的各种数不清的力来看事物的”人共同探讨绘画的新技巧。他的作品也开始像印象派那样,充盈着明亮的色彩。
 
  艺术家在巴黎的生活是放荡不羁的,这样的方式让梵·高感到兴奋和狂热,但同时也让他感到不安与惶惑。渐渐的,梵·高的艺术创作从对外部世界的审视转向对自我的凝视,他不断地自审,以一种接近无情的方式剖析自我,探索自我,其结果是不断地自画。
 
  梵·高在巴黎一共居住了23个月,而他现存的35幅自画像有23幅是在这时创作的。梵·高在巴黎的画作,如今大多收藏在塞纳河畔,知名度仅次于卢浮宫的奥塞美术馆。[NextPage]


《1888年夜晚的咖啡馆—外景》


《夜间咖啡馆》

  法国阿尔勒小镇
 
  巴黎,流动的盛宴,艺术的殿堂。然而,对于梵·高这样一个崇拜阳光、迷恋自然、内心狂热的人来说,它过于拥挤、过于繁杂、过于世故。于是,梵·高动身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小镇,在这里,他表现出异常旺盛的创作欲望,不到3个月,竟画了200多件作品。这几乎是他在巴黎的两年时间所画作品的总和。
 
  这期间,最著名的两幅作品是《夜间咖啡馆》室内、露天景。露天夜间咖啡馆,梵高用了他最爱的蓝色和黄色,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如果说露天咖啡馆让你感觉心情是愉悦的,那么室内咖啡馆是梵·高内心纠结的写照,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
 
  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NextPage]


《星夜》

  1889年精神疗养院
 
  然而,梵·高在法国这么个美好的阿尔勒小镇怎么呆着呆着就成精神病了呢?这得从他和高更的友谊说起。
 
  在巴黎,梵·高结识了印象派,也结识了毕沙罗的学生高更。相见恨晚呀,为此,梵·高还邀请高更到阿尔勒小镇共同创作。最初三周,两人很默契,常就同一题材一起作画,高更汲取梵·高厚重的笔触,风格变得粗犷;而梵高呢,从高更身上学会了如何更好的构图,并走向了抽象,依靠记忆和想象来绘画,而不是写生。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两人理念产生冲突,之前的共识也退回到了起点。梵·高倔强而古怪的性格也让高更常常无法应对,极致之时,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高更就此躲起来,两人再无相见。
 
  梵·高被送到精神病医院期间,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他也曾经在夜深人静时,画下了为后人感动的《星夜》,那画中所呈现的天空好似漩涡,而有节奏的律动,也似乎象征了他的心情得以在这片星空中获得了暂时的解放。[NextPage]


《群鸦乱飞的麦田》

  1890年 梵高永久离开了

  1890年5月,梵·高搬回弟弟提奥居住的大巴黎地区,继续接受治疗,在最后岁月里,梵·高还是断断续续地从事创作,《群鸦乱飞的麦田》用无比浓郁的色彩,画出凝视死神袭来的痛苦与绝望。此时,凡高的暗示手法已经十分成熟,艺术造诣也已达到巅峰。可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了丧钟的鸣响。
 
  在精神折磨和得知弟弟提奥也生病的消息的双重打击下,善良脆弱的他终于难以招架,在画完《群鸦乱飞的麦田》几天后,他站在一片金色的麦田中,面向盛夏炽热的太阳,手拿一把左轮手枪,安静地把子弹射向了自己。弥留之际,梵·高对提奥说:“别哭,我这么做,是为了所有人好。”
 
  小编说:
 
  梵·高的一生充满苦楚。他真诚地爱过几个女人,换来的总是拒绝甚至冷笑;他想献身宗教,却被教会解职;他拥有绝世的艺术感觉和创造天赋,但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他的灵魂,始终在极度的孤独和狂热中辗转煎熬。
 
  然而,在他死之后,他却渐渐获得了极大的声名和美誉,一位英国评论家曾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有那样一幅明媚而愉悦的画,叫《盛开的桃花》,这是梵·高在死前的一年为提奥新生的儿子所画的。他在画完这幅画还并题了一句诗:“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梵·高一直活着,他想表达的纯粹到极致的爱也一直在普照大地,永远永远。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