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短房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非洲联盟第14次国家元首大会照例会讨论许多恢宏的大问题——“非洲合众国”、“非洲马歇尔计划”……还有最新的一个:海地回家。
据塞内加尔《太阳报》报道称,这个“海地回家”计划,是塞内加尔总统瓦德(Abdoulaye Wade)的精心策划,并在争取到包括南非总统祖玛在内、一些非洲政要支持的情况下,于1月31日被正式列入非盟峰会议题的。计划的核心,是让全部国民几乎都是非洲黑奴后裔的海地“举国搬迁”,离开让他们饱受忧患的加勒比小岛圣多明各,回归非洲母亲的怀抱。
瓦德的计划看上去理由十足:海地的麻烦够多的了,饥荒、灾祸、政治动荡、大国的军事入侵威胁……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因为“远离母亲的怀抱”,在异文化的加勒比孤独无依,一旦离开那个“灾祸之源”,在故土自然可以找到大庇寒士的广厦千万间。考虑到海地刚刚遭受震灾,瓦德慷慨奉上100万美元善款,甚至号召非洲全体公民每人捐出3天薪水,建立“海地回归基金”,帮助不幸的游子们完成一次当代的“出埃及记”。
问题是,瓦德的倡议似乎曲高和寡:迄今表示过支持的,只有一些德高望重、但早已赋闲的退休政治家——曼德拉、姆贝基等等,以及一些诗人和文学家(瓦德本人就是个诗人),非盟峰会上对这个新鲜话题的新鲜劲,仿佛还没有对早已证明不靠谱的“非洲合众国”来得浓厚。更要命的是,主角海地也不理不睬,难道地震给这个岛国政府带来的混乱,妨碍了其对关乎自身命运的建议,作出及时反应?
正如塞内加尔《达喀尔黎明报》2月2日的文章所指出的,瓦德的“新建议”其实不过是“新瓶装旧酒”。
这个“海地回家计划”其实早在2003年,海地因阿里斯蒂德政府垮台而导致政治危机后,就由瓦德提出,并在2004年11月,于瓦加杜古举行的第10届法国—非洲首脑峰会上正式出炉,当时为了迎合曼德拉和姆贝基,瓦德打出的理由,是“摆脱美洲给海地人带来的奴役阴影”;2008年起,瓦德又转而以“气候变暖”为主打,指出一旦海平面上升,海地所在的圣多明各岛将岌岌可危,搬迁到非洲故土,是海地人最理想的选择;此次旧事重提,瓦德不但重申过去的理由,还加上“回避多灾地区”和“庆祝2010非洲文化复兴年(année culturelle de la renaissance africaine)”的新鲜元素。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瓦德这边情意殷殷,海地那边却态度冷漠:2004年他们还派了两个部长去听瓦德的演讲,如今正好借着抗震救灾的充足借口,连面都懒得见了。瓦德兀自强项,宣称“海地人民支持回归”,可他拿出、愿意“回归”的“人民”总数,却只有区区20人。
救灾救济,救穷救本,正如一些质疑者所言,作为1804年就获得独立、世界上第一个黑奴共和国,海地的历史并不缺乏“自由”,海地人所缺乏的,是生存的资源(物质的,非物质的),和发展的机遇,这一切绝非举国搬家(还是搬到同样甚至更加不发达的非洲)所能解决的。
1月23日,瓦德在塞内加尔电视台发表演说,呼呼民众支持“海地回归计划”,随即遭到强烈反弹。塞内加尔著名记者、社会学家巴代·姆博杰(Pathé MBODJE)指出,海地黑人来源复杂,经过糅合和数百年繁衍,早已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而不再是属于任何一片非洲土地上的非洲黑人,对他们而言,“回归非洲”不是寻根,而是“断根”。
19世纪上半叶,急于解决美国黑奴问题,却又不愿将黑奴在美国就地解放的一群人,曾组织过“黑奴回归运动”,并于1847年7月26日在西非建立了利比里亚共和国。然而这批“回归”的黑人非但未融入故土,反倒成为与土著黑人争地盘、争资源、争权益的“入侵者”,双方的血腥争斗持续了100多年,并制造出多伊、约翰逊、泰勒等一个又一个“屠夫”。在殖民时代,让自由黑奴在美国炮舰和刺刀保护下移居尚无国家形成的西非“谷物海岸”,尚且是如此结局,何况在整个非洲都已独立建国的今天?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非洲文化史专家卡地亚杜拉赫·法尔(Khadiyatoulah Fall)认为,瓦德的计划看似美好,实则“荒谬”,她反问道“瓦德敢不敢把这个家园放在塞内加尔本国”?当然不敢。海地人大多信奉罗马天主教,而塞内加尔则是个穆斯林居多的国家,一旦出现“国中国”,谁能担保塞内加尔不会变成第二个利比里亚,甚至第二个巴勒斯坦?[NextPage]
海地人所缺乏的,也是黑非洲所缺乏的,指望通过“回归非洲”解决海地问题,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
上世纪60、70年代,美洲黑人曾掀起“寻根热”,主张“回归非洲”的美国“黑豹党”,曾组织了一批热心“回归”的党徒返回非洲,但迎接他们的不是亲人式拥抱和期待眼神,而是陌生且怀疑的目光——在非洲土著黑人看来,这些兴冲冲闯进国门的家伙,不过是些黑皮肤的美洲人罢了。如今情况颠倒过来,亲人式拥抱和期待眼神有了,却不再有以为回到“根”就能了却一切烦恼的黑豹党人。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