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剑峰
“三聚氰胺”之后,我们对食品安全几乎彻底失望了,只是限于收入只好继续忍受其实并不低价的国产食品。当食品安全都无法保证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自我毁灭,这也是珍·古道尔博士在《希望的收获》里告诉我们的,食品安全陷落是我们数不胜数毁灭这个星球的方式之一。《希望的收获》是近年来引进的一系列绿色图书之一,不过从这本书的副标题“食品安全关乎我们的心灵”可以看出这本书与我们的餐桌有关。《希望的收获》前半部分,简直让人毛骨悚然,突然觉得没法活了,我们每天完全就是在吃毒药啊!
即将到来的哥本哈根会议被许多生态主义者称为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大事,环保是2009年危机之年的主题。欧盟是全世界执行环保标准最严格的区域之一,《欧盟为保护生态动刑:欧盟各国环境刑事执法报告》是欧盟国家联合动刑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写真,内容包括对各国真实环境刑事执法现状和困境的描述,对如何保障刑法执法力度的探讨,以及对未来“刑上环保”前景的展望等。当环保真的关乎每个人命运的时候,也许是可以把环保标准与刑罚联系起来。中国是环保最糟糕的几个国家之一,虽然我们总是宣扬老祖宗的天人合一说,不过这也只是知识分子们说说而已,就像经常有人说中国儒家也讲民主一样。《物我相融的世界: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就是这样一种书,在传统社会儒、释、道三家文化对中国人自然观、动物观的影响之外,也把早期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或族群的相关历史纳入考察范围,追溯了中国历史上那些值得珍视的宗教传统、爱物哲学和深厚的仁爱与慈悲精神。不足为信,看看而已。毕竟生态问题是现代文明的危机表征,所以正如《从现代文明到生态文明》所说,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类的文明问题,不是什么《京都议定书》或者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就能解决的。
我们除了忍受各种自称无害的食品和糟糕的环境之外,还得承担不堪重负的房价。居住权应该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居者有其屋”是中国历史上每一个自称好皇帝的口号,所以《居有其屋》就是从人权角度考察中国住房权的历史变迁,全书梳理了传统中国社会“安其房,乐其业”的思想主张以及建“官屋”,“放房钱”,“指扣俸饷,认买官房”等制度变迁,考察了近代百年房屋的成因,也对中国住房权的未来作了适度的展望。“居有其屋”在中国还只是一个理想,更多人在蚁穴一样格子里求得栖身之地。
备受好评的《蚁族》是一本关注弱势大学毕业生群体的调查报告,失业、不充分就业的“大学生”被作者定义为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都是八○后,没有保险、收入低廉,和农民工无异,但还得顶着大学生的光环。而这个群体,大多数又是从贫苦农村走出,曾经承载着多少个家庭和家族的希望。在大学生失业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蚁族”部落不断增大。
在三联书店出版社的库房里看到了新版的《陈寅恪集》,原来10月是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新版的《陈寅恪集》,除《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读书札记一集》《读书札记二集》外,其余各册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订,尤其是《书信集》更正了致傅斯年、致胡适、致闻宥少数函件的时间认定。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听到我所崇敬的法国思想家列维-斯特劳斯去世的消息,国内这几年出版了《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皇皇十四卷,算是对大师最好的纪念。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