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隐居、读经是否通往人格正途?

2009-08-31 15:09:33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作者:周云

  对于很多被喧嚣的都市弄得身心疲惫的人来说,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着实令人羡慕。社会的确有很多问题,远离社会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状态必定适合某一类型的人,也必定不适合另一种类型的人。但那些选择和准备选择隐居生活的人,一般都已有充分的阅历和知识,进而有足够的判断力,能够体会到隐居生活对于自己的意义。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隐居与否都没有问题,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

  不过,在听到有一对据称是北大MBA毕业的夫妇隐居终南山、他们7岁的小女儿西西也已陪他们一起隐居了三年的消息后,我却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甚至隐隐觉得,这对于小西西而言,是件很残忍的事情。

  未成年人显然缺乏进行选择的经验和能力,因此他们的大小事务,大部分只能由家长进行安排。这对夫妇替女儿做出隐居选择的理由是抗争和逃避现在功利化的学校教育。我们得承认现在的学校教育出了很大问题,“西西小朋友的家长捐款200元”诸如此类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其实,在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学生都有“学坏”的可能性。但学校教育唯其复杂,也提供给受教育者更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用一句俗气的话说,就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西西小朋友的家长,因为学校教育“坏”的一方面,就带着孩子离群索居,的确避开了西西成长过程当中必定会遇到的复杂性,西西成长的环境单纯了,她“学坏”的概率也肯定大大降低。但问题在于,她的发展的机会也会因环境单纯而单一,她的一些潜质可能会遗憾地终身蛰伏,无从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西西失去的不仅是选择的机会,还有可能丧失选择的能力。现在这个环境中,西西无须选择什么,父母为她安排好了一切。诚然,现在大多数的孩子也是由父母包办一切,但毕竟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的社会中,他们会遇到一些相对复杂的局面,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积累起一些宝贵的人生经验。在那样一个过于简单的环境中,西西能积累到什么经验呢?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的选择,缺乏选择能力的西西,何以面对漫长的人生呢?

  如果说让一名7岁的女孩离群索居是残忍的话,让这个离群索居的女孩读经简直就是残忍的平方。读经是个老话题,主张让孩子读经的家长,大抵都觉得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培养不出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于是转而求之于传统,具体而言就是诵读儒家经典,以此作为培植孩子人格、道德的不二法门。倡导读经者如此强大的信心基于对历史的一种认识,即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主要教育内容的传统社会人人皆尧舜。遗憾的是,这并非事实,并没有确实的经验证明学习儒家经典对于培养道德和人格有特别的效果。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学习儒家经典的,没错,其中有不少正人君子,但也有不少道德败坏、人格残缺的小人。在进入20世纪之后,儒家教育渐次没落,中国社会虽然没出几个圣人,但老百姓也并没有全都堕落成禽兽,就平均道德水准来看,与传统社会并没有多大差别。读经有可能会对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认为其在这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则是一种基于历史幻觉而产生的现实幻觉。

  传统儒家教育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只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而很少进行知识教育。民国学者丁文江曾说:宋、明两代的读书人,最讲究正德、正心,却无一技之长,无能到了极点,平日不做事,也不会做事,外族入侵,国家有难,一点忙都帮不上,只好一死了之。正所谓“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西西小朋友正是学知识的年龄,每天的时间多数只是用来读经,在我们这些局外人看来,无论如何都觉得可惜了。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