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蘇富比现代“三部曲” 重构战后亚洲艺术新线索

2018-09-21 10:04:11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在全球艺术品拍卖越来越频繁的当下,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或是从习以为常的艺术品中挖掘出新意,是每一个拍卖行都必须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艺术品拍卖越来越频繁的当下,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或是从习以为常的艺术品中挖掘出新意,是每一个拍卖行都必须面临的挑战。而随着艺术界边界的逐渐瓦解,请策展人策划拍卖专场,或是拍行根据拍品策划展览或专题的做法变得屡见不鲜。这种通过在交易中引入学术或跨界线索,对拍品进行重新包装和深入挖掘,从而增加拍品的附加价值的策划模式,在过去的亚洲拍卖中常能成功引发话题,并取得卓越的成交。然而受限于征集的偶然性,以及市场的流动性,拍场中的“主题”却往往难有延续性,话题的讨论大多也仅限于一两个季度,不失为一种遗憾。


  不过,历来强于策划的香港蘇富比,在近几个拍卖季中带来不一样的态度。从2017年秋季策划“庞图运动”专题,到2018年春季推出“战后亚洲艺术”专题,蘇富比系统性地介绍了从二战结束至1970年代末所发生的“战后艺术”之诞生背景、其于现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以及作为东西方艺术在20世纪深度融合的历史契机,突显亚洲现当代艺术之主体性与话语权。而在本季秋拍之际,苏富比继续推出“亚洲艺魂:全球启动”,以质量更高的大师杰作,深入剖析亚洲现代与战后艺术之间的传承关系与发展形势。


  三个专题由如三部曲乐章,由点及面地勾勒出亚洲二十世纪艺术在全球大环境中的模样和角色。其中,越来越多个陌生面孔如:李仲生、林飞龙、乔治.马修、贝尔纳.布菲被纳入这个体系,蘇富比逐渐构建出一条二十世纪亚洲艺术的新线索,并构建了更强的市场话语权。


  现代亚洲艺术的起点


  现代亚洲艺术的快速发展,大致可以从1920年代正式算起。从中国与日本远赴以巴黎为首的西方艺坛留学的现代先驱,此时陆续回归本国,积极投身现代艺术教育及创作;然而二次大战的爆发,让这段黄金时期只能仅仅维持十余年;在1930-40年代的战争动乱当中,这些先驱人物度过了他们最具魄力的岁月,及至和平以后,他们大部份已经进入暮年,在社会及艺坛上的角色,已经从前卫急先锋,转变成人所敬仰的前辈,譬如曾经执教国立艺专的吴大羽、李仲生和关良,以及两战之间活跃巴黎的常玉和藤田嗣治,在战后莫不从积极奔走转向深居简出,潜心创作经典风格,树立一家之言,以于百年之后名留画史;代之而起活跃艺坛者,则是在二战前后受教于第一代亚洲先驱的战后艺术家。


1.jpg
吴大羽《无题》综合媒材于纸本裱于木板  64x45cm


  估价:HKD 6,000,000-8,000,000


  而在这数十年间,这一批现代艺术家经历青年时期战火洗礼,对于现代文明的创建、自毁与重生深具怀抱,对于国家民族的身份体认充满矛盾衝突,与国际同侪之间具有更多相同的关注与交流之热情,如吴大羽培养之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谢景兰,李仲生开导之萧勤、李元佳,他们在战后的国际活动范围与岁月,均远超师辈,成为亚洲艺术在二十世纪走向国际之主力。


  华人抽象艺术之国际代表形成


  在现代及战后亚洲艺术的转折过程当中,吴大羽和李仲生是必须大书特书的两位源头人物,他们不仅在战前积极吸收现代主义精粹,更在战争危乱之际,将东方艺术激活更新,形成代表亚洲的国际性艺术语言,与欧、美发展鼎足而立,深刻影响了门生后进。


2.jpg
朱德群《第268号构图》 油画画布  150x300cm 1967至1968年作


  估价:HKD 50,000,000-70,000,000


  如吴大羽1920年代于巴黎师从布拉克(Georges Braque)及布德尔 (Antoine Bourdelle),至1941年卜居上海时发展出“势象”(Dynamic Expressionism)理论,并以书信函授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谢景兰等身处重庆的艺专门生,率先埋下抽象创作之种子,及至他们日后游历海外,遇上合适的环境与时机,即发展成华人抽象艺术之国际代表。


4.jpg
李仲生《040》,油彩、画布,90x64.5cm,1973


  估价:HKD 1,500,000-2,500,000


  李仲生则是另一位“中国现代绘画先驱”,1931年李仲生即加入中国最早提倡现代艺术的决澜社,其后赴日深造期间,李仲生加入“东京前卫美术研究所”,当时频繁出入研究所的同侪亦有韩国单色画始祖金焕基及日本具体派的创办人吉原治良。李仲生受教于巴黎画派的藤田嗣治及日本前卫艺术先驱东乡青儿等名师;藤田嗣治强调绘画的精神性及独创性,反学院主义及制式化的教学,李仲生深受启发,也将此精神深化成为日后教学的原则。


5.jpg
李仲生(左一)与东方画会陈道明(左二)、李元佳(左三)、萧勤(右二)等成员合照


  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后,李仲生开始大力宣扬现代艺术,于台北安东街开设画室,培养出许多战后前卫艺术先锋。李仲生以“精神传精神”的方式代替单纯传授技巧,著重在激发个人的创造力,传达现代绘画精神,成为战后亚洲艺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使亚洲的艺术家于1960年代与西方接轨,发展出亚洲特有的战后艺术美学,如“庞图运动”发起人之中的萧勤与李元佳最早都是画室的成员,以历史角度来看,李仲生不仅是抽象绘画大师,更是推动战后亚洲艺术的重要推手。


6.jpg
萧勤《宇宙之放射3》 压克力彩、墨水画布  100x140cm 1965年作


  估价:HKD 700,000-1,500,000


7.jpg
李元佳《艺术往何处去》彩墨画布及彩墨纸本  44x420cm 1960年代作


  估价:HKD 180,000-280,000


  吴大羽、李仲生在战后分别居于上海及台湾,两人在战前却同属杭州国立艺专系统,以中国现代主义精神花开两岸,并透过满门高足迈向国际,由此可见,中国大陆、台湾与海外华人之艺术发展实为一体三面,及至1930年代,两岸重新开放,活跃于西方长达三十年的战后亚洲艺术家纷纷回归,催生此后至今蓬勃发展的当代亚洲艺术,由此更可见现代、战后、当代亚洲艺术薪火相传的关系。


8.jpg
 赵无极《23.05.64》油画画布  200x160cm 1964年作


  估价:HKD 80,000,000-120,000,000


  扩展中的亚洲概念


  随着亚洲艺术家在战后积极活动于西方,亚洲艺术自1950年代起亦一改战前对于西方艺术单向输入的全面引进状态,产生更多的双向交流,甚至走进战后艺术发展之核心。本次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及现代亚洲艺术拍卖便呈献了五位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作品,除了为人所熟知的旅法华人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还有贝尔纳.布菲(Bernard Buffet)及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两位法国本地大师。


9.jpg
乔治. 马修《清气》油画画布  97x130cm  1989年作


  估价:HKD 700,000-1,500,000


  乔治.马修是法国抒情抽象主义的理论创建者与活动家,在1940年代率先发表相关论著及策划展览,更大力向欧洲引进美式抽象表现主义,卓有先见。其个人创作同样精彩,并因为与赵无极之深刻友情,从东方书法与哲学之中获得灵感,成为亚欧战后艺术交流之西方代表。


10.jpg
贝尔纳·布菲《拉博美庄园》油画画布 114x195 cm 1988年


  估价:HKD 2,600,000-4,500,000


  贝尔纳.布菲毕生反对抽象艺术,成就却受举世瞩目,显示抽象艺术虽系战后艺术之主流,却非战后艺术之全部;布菲的作品不脱风景、人物、静物的传统主题,造型手法却明显受到东方书法影响,思想上则富于存在主义精神,深刻反映战后知识份子对于时代的敏锐思考与深刻批判。


11.jpg
吴冠中《山村晴雪 I》油彩木板 61.2x46cm 1964年


  估价:HKD 7,000,000-15,000,000


  与布菲遥相呼应的,则是大半生在中国大陆坚守现代精神的吴冠中,其作品虽以风景驰名,宏旨却始升华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并借助画中景物,寄寓深刻的情思个性,为战后亚洲具象绘画树立重要标杆。


  在扩展中的亚洲现代艺术系统中,本次苏富比晚拍还首次推荐了一位极为重要,却鲜少在亚洲市场露面的国际大师——林飞龙。林氏毕生立足拉美、纵横西方,血统却有一半来自古巴华侨的父亲,虽然毕生始终无法一偿夙愿回归东方,却对于遥远的文化根源念念不忘。如果说朱沅芷是北美华人艺术先驱,那么林飞龙则可谓是中华血裔与拉丁美洲艺术的理想结合。


12.jpg
林飞龙《无题》 油画画布  114.5x147.5cm 1966年作


  估价HKD 8,000,00-10,000,000


13.jpg
艺术家林飞龙


  林飞龙战前战后在巴黎极为活跃,早年与毕加索(Pablo Picasso)关系亲厚,日后与赵无极更同样在巴黎由皮耶.勒布(Pierre Loeb)及在纽约由皮耶.马谛斯(Pierre Matisse,亨利.马谛斯儿子)代理;林飞龙的作品具有浓厚拉丁美洲风格,此次其作品首度登陆蘇富比香港晚拍,亦象征现代及战后亚洲艺术版图补充了最遥远而重要的章节,形成覆盖亚洲本土、欧洲、北美及南美的全球性格局。


14.jpg
林寿宇《绘画浮雕12.12.63》 综合媒材、画布 116.8x137.2cm 1963


  估价:HKD 3,800,000-5,800,000


  吴大羽在1948年得知自己亲手栽培的艺专门生正陆续出国,就像三十年前的自己一样去实践抱负的时候,曾经留下一句让人为之动容的寄望:“我在打扫门庭,等待,有一日,新型英雄归来!”(《致吴冠中书》,1948年3月)尽显英雄迟暮却壮心不已的慷慨豪情;李仲生以善于启迪学生名留画史,却强调“现代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模仿自然、模仿老师。”他们在现代亚洲艺术最为幽微之际,播下日后最光最亮的种子,时至二十一世纪,亚洲艺术方能展现今日雄姿。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