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聆听刘天华》:东西方音乐形式对话,连接中国与世界

2023-09-25 20:46:09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悦

   
随着《聆听刘天华》的上演和即将于10月5日《大闹天宫》在本届音乐节期间的奏响,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作品名录也扩充至22部。

开幕音乐会海报

  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共未来”的主旨下,以“音乐·青春·未来·态度”为主题,于9月22日开幕, 10月15日闭幕,为期24天,策划推出22场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音乐演出,涵盖中国首演歌剧、全新委约作品、独奏及室内乐、视觉交响音乐会等多元演出形式,汇集来自中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家与演出团体,尤其集中展示古典音乐世界的青春力量,大力通过新人新作带领观众纵览古典音乐文化的未来景象。

  9月22日晚,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指挥家杨洋、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和歌唱家张立萍与中国爱乐乐团、北京民族乐团齐聚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上演当代作曲名家陈其钢与百年前的作曲家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的作品,以纪念北大音乐传习社成立101周年和作曲家、民乐改革家刘天华逝世90周年。其中,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邹野创作的《聆听刘天华》将作曲家刘天华经典旋律进行再度创作,以这两支乐团联袂呈现的方式上演。作品以东西方音乐经典形式的直接对话,碰撞出新的火花,更是用中国音乐家的赤诚之意探寻和致敬北京这座城市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音乐发展注入的磅礴力量。

  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是我国最早按照西方模式成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该机构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的杰出人才。萧友梅先生参与创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后来还出任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首任院长,这一时期的音乐传承为中国音乐界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初,年仅32岁的刘天华开创了将西方与中国音乐元素结合的实践之路。他是一位同时精通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方音乐的音乐家,为中国民乐在现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本次开幕音乐会上,作曲家邹野创作的《聆听刘天华》,将中国爱乐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合二为一,以乐队协奏曲的形式重新构思刘天华的经典主题,融合了交响乐和民间音乐的要素,创造了一部新的、承袭传统的音乐新作。

  音乐会上演的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借用中国古曲《梅花三弄》中的泛音旋律构建了壮丽的音乐结构,并让听众在回忆往昔时沉浸在深思之中。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陈其钢独特的作曲技法,这种技法融合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传统。他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作曲理论基础,而在法国学习期间则使他融汇了当代音乐风格,这一精神传承自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先辈们。

  此外,音乐会还呈现了萧友梅与赵元任的四首歌曲,这两位音乐传习所的灵魂人物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功绩卓著,体现了从音乐传习所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跨越百年的传承。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委约的新作品《聆听刘天华》在本场音乐会世界首演,也为北京国际音乐节注入了更多丰富的精神内涵。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表示:“今年的音乐节云集了从50后到00后的中外知名作曲家和脱颖而出的青年新秀。委约作品从《聆听刘天华》开启新的‘中国概念’篇章,从古典到爵士,从民族到世界,更是由青年音乐家阵容的中西方音乐家激情演绎。这些作品将从不同的维度全面展望一个令人期待的音乐未来。”

  2002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先提出“中国概念”。历经近20年,从首开先河到深化内涵,“中国概念”作为中国文艺界的共识广受世界的认同。在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音乐多样风貌的基础上,北京国际音乐节作为新作品走向世界的起点,鼓励和激发中国当代音乐家的创作,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用作品展现出现代、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在北京国际音乐节创始人、艺委会主席、指挥家余隆心中,北京国际音乐节不断进步是他始终如一的理想,“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在探索新的艺术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古典音乐行业,不断向新的发展探索。我觉得一个音乐节代表一个城市,必须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不断探索就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个性。中国的古典音乐文化处在走向全新未来的时代节点,从今天迈向未来的关键一步就在于中国青年音乐家们在世界舞台上能够提振音量。”

  随着《聆听刘天华》的上演和即将于10月5日《大闹天宫》在本届音乐节期间的奏响,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委约作品名录也扩充至22部。余隆表示, 《聆听刘天华》和《大闹天宫》是我们对祖国辉煌历史文化的致敬,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前辈为传承文化基因所做努力的敬意。这两部作品体现了音乐节委约体系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责任感,更体现了音乐节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信。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