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共同的困难,不同的难点——美术馆的财源困境

2017-03-07 10:35:04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文夏

   
文化艺术场馆圈子里,最近让人最关注的莫过于一位博物馆馆长的辞职。

1.jpg
托马斯·坎贝尔


  文化艺术场馆圈子里,最近让人最关注的莫过于一位博物馆馆长的辞职,经历了一段巨额财政赤字问题的困扰,饱受非议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终于在当地时间2017年3月1日宣布辞职。坎贝尔自2009年初起开始担任该机构馆长一职,而他将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离职。不少人在网上不明所以的就开始谈美术馆财政多困难,需要探索新方法来增加收入,而赞助、门票、衍生产品、版权销售等渠道,早已在其实比我们先发展美术馆行业的西方探索得比较健全了,从事实上来看,托马斯·坎贝尔的这次辞职完全是咎由自取,与行业无关,直白点说就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了。


  大环境是差了,错也没少犯


  托马斯·坎贝尔出任馆长前,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雕塑与装饰艺术部门负责策展工作。他对欧洲的挂毯艺术深有研究,组织了不少相关的展览,尤其是2002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挂毯:艺术与壮观”与2007年“巴洛克时期的挂毯:宏大的线条”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与赞赏,不难看出他是个不错的策展人,但是可能在管理一家艺术博物馆的方式上,还需要更稳重点。激进的选择可能有某些利益需求和背后人的支持,但是激进过头也就倒下了。


  当观众不断涌入大都会博物馆参观时,可能不会想到这个庞然大物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近4000万美元。尽管坎贝尔也做了努力,为缩减成本裁员近90人。但是可能在开销上,他没搞得够清楚,从新闻报道中不愿意透露信息的工作人员的表述看来,“科技数字技术的过度开发,布劳耶分馆的超额建造,多次从捐赠基金中拨款、以牺牲核心部门为代价强调现当代艺术上的发展,在融资未到位前开始博物馆新翼的建设”。这些决策,相信从事实上是能看出其可信度来,而作为馆长的坎贝尔,这些决策不能说与他无关,至少在已经达到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新的巨大投资以获得其他新收入为来源,有点过于理想化。考虑到这一收益的周期,他的决策有失分寸,至少在财政赤字高企的情况下,这些行为确实太过冒险。


  而像融资到位前便开始的博物馆新翼的建设,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劳耶分馆(Met Breuer)的建设比预期多花费的数百万美元,巨额推出的大都会博物馆的新logo和一系列的营销计划的失败,以及财政赤字情况下提升的商业展览入场费用,面对博物馆商店的收入下降,这些问题与情况,都在各个层面蚕食这个博物馆竞争能力。


  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大概是在今年1月,一份6亿美元的注资计划被推迟,种种挫败打击了整个团队的及背后董事会的信心。大都会博物馆的赤字问题的扩大化,尽管有着经济环境的原因,但其实主观经营的大方向和策略的过于激进才是主要的。


  相比于国内不少美术馆的门庭冷落,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人流数量是极大的,虽然有资料显示全国的美术馆参观人群数量在下降,但在坎贝尔任期内,曾今的2014-2015年度参观人数达到了630万人次,这一数据是该博物馆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数,用我们互联网的话来说,这是飞在天上的猪,大家都想来吹了,相比于我们国内不少美术馆可能一年都达不到人家零头的情况下,妄图从人家那学经验也就只能学到皮毛和表象罢了。相反,不少国内的同业都从中看到了一些细枝末节,对于重要的美术馆本身却少有关注。


  波涛汹涌中求生存


  国内的美术馆想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好事,但是先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美术馆发展确实有历史阶段和特殊环境,这是搞文化而非炼钢铁。没有任何规律表明公众富足了,有钱了,生活条件好了,就一定得去美术馆,去购买艺术品,去欣赏艺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并不一定会再发生,西方经历这个阶段是有特殊背景的,千万别当成公式代入进去就开始搞文化艺术。


  中国的美术馆,尤其民营美术馆是非常困难的。但困难归困难,第一步盖房子走完了,后面的步子还多着呢。毕竟当下的环境是热钱多,房地产和股票都投点,总得做点对冲和身份认同的东西,那么美术馆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他们不明白的是美术馆烧的钱可不比互联网烧的少,人家烧奖励红包免费给用户,就为了导流到平台,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但是,美术馆烧个大价钱的展览,免费开放,有多少人愿意来尚且得画个问号。


  以一个美术馆不含日常员工工资、房租、水电以及物业等费用的大型国际展览的成本1000万算,如果一个展览展期一个月场馆面积10000平,最后这个展览的观展观众若有100000人,那么每个观众身上,你投入的展览成本就是100元,通过门票,能把展览成本回收已经可喜可贺了,场租成本又是另一个大头,如果按3元/平米/天的价格,这一个展览下来就100万。问题就是,租金或地价便宜的地方人不够,租金贵的地方又吃不消,矛盾很多,问题不少。而且业内人士也都知道,广告上的观展人数水分,不说20倍,5-10倍怕是有的,哑巴吃黄连,有苦也得喊乐。不然钱砸了,面子还没看到,作为这个圈子里少有的共识,大家也就看破不说破了,都不容易。


  美术馆除了大,千万不能自大,尤其是民营美术馆,差点就得想要把卢浮宫给比下去了,需要知道除了藏品有差距外,消费习惯也是差距,西方多年的民众艺术通识培养,逛美术馆是人家的习惯,而在咱这里,逛美术馆逛得好可不会给你高考加个分啥的,参与者还是凭个爱好。美术馆如果不把自己太当回事,放到整个市场里来看,准确说来就是个内容提供方、内容输出方,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内容创新在现阶段是一个有未来的方向,尤其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条件下;但同样这也是一个极为残酷的消息,这意味着你要和电视剧、电影、游戏等极为火爆和流行的行业抢市场,你要用那些个性鲜明,但可能不讨喜的艺术家去对抗小鲜肉和萌妹子,挑战真不小。大部分美术馆人可能眼盯着自己眼前的那片小天空,就很开心了,毕竟如今是吹猪上天的时期,大家都在疯狂资本之下和气融融,但风吹过后,猪掉下来难免会砸到人。


  如今的情况是,美术馆想着开门票、衍生品和赞助的资金新源头,却又死命做各种成本高昂却实效不高的展览,这和坎贝尔在决策上差不多,裁员的数量哪里赶得上那些大头的支出,何况周期效果那么长。大部分美术馆还是要从自身环境周边出发,将周围的消费群体充分开发利用起来,不要想着搞一个展览弄点大事情,让全国各地都来膜拜,膜拜完也就是一阵热,这种鸡血式的刺激是长久不了的,关键还得做好长远考虑,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考虑清楚美术馆于所在城市中的定位。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