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拉与猫 毕加索
保持“世界最畅销画家”头衔的毕加索,是全球艺术品市场长期以来的重要标杆。他的《拿烟斗的男孩》于2004年创下1.042亿美元的全球拍价纪录,6年后的2010年2月,瑞士艺术家贾科梅蒂的雕塑《行走的人I》以1.043亿美元成交,刚好压过《拿烟斗的男孩》,但仅仅过了3个月之后,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以1.065亿美元成功卫冕,又将拍卖纪录据为己有。
以毕加索为标尺,近几年的中国绘画市场可谓大放异彩。
据Artprice公布的数据,2009年,齐白石作品成交总额达7000万美元,仅次于毕加索和沃霍尔,排名全球第三。2011年,张大千、齐白石画作拍卖成交总额分别以5.067亿美元、4.451亿美元,高居全球前两名,毕加索以3.116亿美元仅排名第四,紧随其后的第五名,也是中国的画家徐悲鸿。齐白石《松柏高立图》拍出的4亿元人民币,虽然远不及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1亿多美元拍卖纪录,仍创下2011年度全球绘画拍卖价最高。德国媒体称之为“世界艺术品市场史上令人震惊的事”,韩国媒体则认为这些“暗示世界艺术市场的重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
中国艺术品价格的凶猛涨势,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Artprice数据表明,在2011年近110亿美元的全球艺术品拍卖交易额中,中国艺术品的份额增至39%,美国则以25%的份额退居次席。在2011年拍卖价的前100件艺术品,有30件在香港、北京和杭州拍出。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往高价艺术品的收藏者大多来自欧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富豪数量的增加,中国藏家异军突起。在香港和内地的拍卖行里,挤满了角逐本国艺术遗产的中国买家。一位来自香港的购藏者很早就到大陆买画,他以前总能捡到“漏”,如今有些价位已高出他期望值的好几倍。他说:“现在买东西真像角斗一样,你搏一搏还有机会,稍微犹豫机会就没了。”
如此强势的中国买家,似乎距离毕加索越来越近。
2009年艺术品市场明显回暖时,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说过:只要中国经济还这样发展,可能有一天毕加索和凡·高也在这里卖。实际上,毕加索的作品在2006年便大举探路中国,苏富比在纽约拍卖毕加索的《道拉·马拉与猫》之前赴香港预展,吸引了许多抱有浓厚兴趣的买家从中国内地、台湾赶来(该画后来的成交价为9700万美元)。拍卖巨头们认为,亚洲现在真正成了“支撑艺术世界的第三只脚”,而中国买家聚焦在传统瓷器和绘画上的兴趣,必将扩展到西方印象派和现代作品。佳士得亚洲区负责人甚至坦言:“这是惟一可能让‘《加歇医生的肖像》现象’重现的时机和人群,未来5年内发生任何事情都不会让我惊讶。”
毕加索的稳固地位,的确给了中国人很大的信心。[NextPage]
全球艺术品市场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幅缩水两年后,2011年2月,“伦敦苏富比”凭借毕加索获得开门红,1.1亿美元总成交额中的三分之一来自毕加索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1932年作《阅读》以4070万美元成交。2011年5月,“纽约苏富比”一举推出总价值1.74亿美元的毕加索作品,描绘其情人瓦尔特的《阅读的妇女》,以专场最高价2130万美元拍出。据称,该画的买家是拍卖现场一位“穿着蓝色牛仔裤、不停打手机”的中国人。更有外媒爆料,2010年在苏富比以1.06亿美元拍下《裸女、绿叶和半身像》的匿名电话买家,也是中国人。
然而,似有本土偏好的中国人,对毕加索的青睐仍然有限。
就实力而言,中国买家如今完全可以购买西方大师的名作,但目前大多数中国收藏家仍认准本土艺术品。或许是因为日本抢购艺术品的泡沫让国人心有余悸,或许是因为“西方的名家不等同于中国的名家”,很多人都对西方艺术的关注和投入尚少,对毕加索同样望而却步。我们看到,在内地拍卖行上拍卖和成交的毕加索作品,基本限于价格不高的版画。“中国人只买国货的现象”让西方人大呼遗憾。
中国市场留给毕加索的空间,真可谓说小不小、说大不大。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