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晨曦中故宫午门门前观看石渠宝笈特展的队伍
采访者:陈若茜
受访者:单霁翔
为观看“石渠宝笈特展”而在清晨“狂奔入故宫”的现象9月18日经澎湃新闻与东方早报独家报道后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当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便专门在午门现场办公,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与诚恳面对公众的态度一一可见。此前在上海与北京,单霁翔就故宫九十周年策划、“石渠宝笈特展”以及故宫今后的发展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大庆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展期已过半,该展从源起到策划到筹备到最终开幕经历的个中艰辛能跟观众分享么?
单霁翔:这次石渠宝笈特展,表面上看大家认为故宫深藏的书画文物出来了,最知名的如《清明上河图》、《五牛图》等。石渠宝笈特展从筹划到正式展出花费了2年多时间,但是背后的研究工作那就是几代人的积累,是多年研究的成果。我们这次不仅是展明清的这些文物藏品,主要是展《石渠宝笈》是如何编纂的,什么样的体例编纂,什么样的入选标准,编纂人员是哪些,当时他们的学术水准怎么样,《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当初储藏在什么样的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中,它跟帝王的文化情趣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等等,把《石渠宝笈》背后的故事通过展览进行呈现。其中还有两个重点,其一就是我们故宫收藏的《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世界最多,总共是1229件,其中899件是一直收藏在故宫的,还有330件它有着非常坎坷的经历,曾经流失出去,又通过种种的比如捐献、购藏、追索等渠道,又回到故宫,总之这些故事也能在这次展览中得到呈现;其二《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有的已经有千年的生命历程了,它有一些损毁或者需要保养,我们文保科技工作在里边的贡献,过去如何(干预),今天使它们能够健康、益寿延年地得到保管的科技工作在里面也得到呈现。所以“石渠宝笈特展”就特别轰动,专业人士从展览里得到无穷回味,甚至流连忘返,普通民众也感受到文化的震撼和没有接触过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此次展览对于故宫的文物藏品也是一个促进。我们过去并不清晰地知道故宫保管的《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有多少,通过这样研究的过程我们清晰地知道故宫博物院藏石渠著录的绘画一共是1001件,保管的石渠著录的书法是228件,加起来一共1229件,是一个非常大的聚合。再一个故宫的文物分为故字号和新字号,故字号是清宫旧藏,在故宫博物院建院开始就在故宫保存的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一共是899件,还有330件它们已经从清宫里流失出去了,有的已经到了东北,有的甚至已经到了国外,因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它们又回到了故宫博物院,这段历史都在这次展览中展示。
记者:“石渠宝笈特展”反馈如何?
单霁翔:反响很热烈,首先因为它只需要购买故宫参观门票,并不另外收费;其次此次石渠宝笈特展展出的很多重要的书画作品,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我们希望广大公众都有机会关注,特别是热爱故宫文化的观众。但是另一方面,文物又很脆弱,同时室内的空间并不太宽阔,所以我们希望观众能够有序地参观。我们事先也做了大量印刷品、出版物,观众如果可以事先多做一些功课,再看原物就有感受。另外对于故宫文物我们有一个严苛的规定,就是文物展出一次要回去静养三年,人们怕错过这个机会好多年不能看到,所以激发了公众的观展热情。很多观众冲着《清明上河图》而来,它在本次展览中是近10年来首次全卷打开,我也是在故宫里面第二次看到,十年前我看过一次。
记者:9月19日前曾连续多日发生“故宫跑”现象,澎湃新闻与东方早报当天也进行了报道,9月18日故宫连夜赶制了1000个号码牌,从19日起开始分组领号排队进入武英殿参观,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其间的变化还有什么细节吗?
单霁翔:我对澎湃新闻记者在故宫观展排队现场的建议表示感谢。9月18日我曾在故宫遇到一位82岁的老人,老人说自己早上6点钟就来故宫排队了,却因为跑不过年轻人而只能靠后观展。我很担心老人摔倒,当天就连续开了两次会,一次会是让大家拿出各种应对的方案,第二个会议从方案中优中选优。所以后来选择了分组领号排队参观的方式。
记者:故宫院庆90年,故宫博物院新开放四大区域,新增好几个常设专馆,比如石鼓馆、古建筑馆、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等都非常有特色,增设这几个展馆是出于何种考虑?
单霁翔:随着故宫古建筑大规模修缮,我们可以开放的空间就越来越大,我们在2002年当时故宫只开放了百分之三十,到去年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二,今年到百分之六十五,翻了一番,这些修好的建筑都给它赋予一个新的使命、新的任务,就是对公众开放,那么结合故宫的藏品,结合这些空间的文化氛围,结合观众参观的合理路线来设定很多专馆,这样的专馆还会越来越多。我们现在大约有16个专馆,今年可能达到20个专馆,我们有15处是原状陈列,有20个展馆是专馆,还有7处临时展览的展厅。
记者:故宫博物院还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纵观此次故宫90周年推出的18项系列大展,似乎没有国外的展览?
单霁翔:今年是故宫博物院院庆,我们要更多地展示故宫的文化,以此来感谢长期以来对故宫支持的观众。至于国外的展览我们在紫禁城新增设的一个午门雁翅楼展厅,应该说是中国博物馆中最大的展厅,约2800平方米,这个展厅马上就要开馆了,其展览已经排到2018年,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的展览,包括来自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印度展、这次与印度本土和印度的博物馆合作来举办的印度大型展览,类似展览会丰富多彩很多。当然我们今年也有到澳大利亚的展览、到港澳台的展览,这些都在进行,特别是两岸故宫今年是共同的院庆,我们也有合作举办展览。
记者:今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前所未有地提升到65%,同时将首次尝试夜间开放,这会给故宫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吧?
单霁翔:我们员工的人数不能无限制增长,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上(充分调动),再有组织社会化,比如保安、安检,比如我们今年把售票社会化了,永乐公司中标了,由他们来卖票,比如环境的清洁、文物的保养、餐饮、服务、文创产业,大量地和社会有责任的、和保护故宫有好的理念的公司签约,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这样使我们更多的员工进入研究和陈列展览设计领域。
记者: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也是两岸故宫的盛事,跟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开展哪些方面合作么?
单霁翔:两岸故宫的合作有很多,今年在台北故宫我们要举办第五次海峡两岸故宫的学术研讨会、我们还要联合举办“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我们在其他的文物保护领域、学术研究领域、教育传播领都有很多交流,今年双方各忙各的,同时也没忘记加强交流。
记者:您此前曾透露故宫博物院要在海淀区建设北院区新馆,有无具体时间表?
单霁翔:今年年底、至少明年要开工建设,我们希望在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也就是2020年之前北院区能够建成,用四五年的时间。
记者:建成后它的定位跟展示重点偏重于什么方向?
单霁翔: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一个是文物修复,我们大量的180多件文物其中很多需要日常的保养,有些有损毁的文物要进行抢救性的保护,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我们院子里正在建设13000平方米的(文保中心),显然不够,特别我们一些大型的地毯、古代家具、大型的车马、器物修复,在紫禁城里边比较难以有这样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在北院建一个大约450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再有60000平方米是我们的展览陈列。故宫文物在利用古建筑陈列有些大型、系统、比较有震撼力的主题性陈列方面会受一些影响,故宫陈列以原状陈列,即恢复历史的室内、室外环境、原貌的陈设还有一些专题古代艺术品的专题展览为主,将来北院区的展览是综合性的展览,更加突出主题鲜明,多种文物汇聚一堂,而不是专题的以一种玉器、一种书画,而是以一个主题比如正在举办“郎世宁来华三百周年”特展,像这样的大型展览,比如郎世宁时代、乾隆时代,以时代为主题,涉及文物包括我们69个文物类别的很多部分,在新的博物馆就会有一些系统性更强、大型的展览展出,所以我们第二个功能就是陈列展览。
记者:故宫北院区建筑会偏向于什么风格,会延续故宫总体建筑风格么?
单霁翔:对,故宫有故宫的传统文化特色,它主要是皇家的古建筑,它的色彩和形式都和民间建筑不太一样,比如红色,故宫有百分之六十的空间是红色的,百分之二十五的空间是黄色的,百分之十六的空间是绿色的,百分之十一的空间是灰色的,像这样的色彩和建筑的形式会有所引入,但是它建设的地点在海淀区,过去的海淀区是一些皇家园林的所在地,三山五园比如万寿山的清漪园,今天叫颐和园了,比如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还有圆明园、畅春园这些都是园林式的,所以故宫北院区有很好的环境空间,其选址前面有湿地、水库,后面有河流、草地,我们也是延续这种园林氛围中的博物馆,跟紫禁城里比较壮美的建筑会形成比较不同的、皇家园林式的这样一个景观。我们新馆的设计理念总的来说是十六个字“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时代精神、故宫元素”相结合。
记者:您曾在公开场合谈及故宫现在的展品展示只占藏品总数的0.45%,北院区建成后这一数据会得到改观么?
单霁翔:主要是我们故宫的文物数量太多,一般的博物馆比如它能够展出百分之十,甚至最多的有的达到百分之四十,它藏品比较少,但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量很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适于展览,比如我们36万件瓷器里边很多都是重复品,并不是说重复品都拿出来展,但是我们希望这个比例能够成倍、数倍的增长,比如我们要能达到展出百分之五左右,那就是很理想的了。但近期还达不到,我们去年展出大概一万件文物,今年我们新举办了十八项展览,新扩大了五个区域,所以今年我们有望展览达到15000件左右。我们新馆建了之后,这个数字会翻倍,甚至还会更多一些。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