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舟
采访者:曹晓娟
受访者:贾方舟
记者:您如何看待艺术品价值在拍卖上的体现?
贾方舟: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但在如今的拍卖会上,由于某些人为的因素,且不说作品的艺术价值,其体现出的是不是作品的商业价值也会成为一个问号,这就减小了它应有的可信度。成交价虚虚实实,除了知情者谁也说不清,中国的拍卖已经做的太过头了,超越了很多正常的运作规范,变成了炒作的一个场所。所以,一件作品拍卖的价格不足以让人相信,其就是这个艺术家作品的实际价值。
记者:在今年秋拍市场上涌现出很多的“天价”拍品,您对于这些“亿元拍品”体现的市场价值有哪些看法?
贾方舟:市场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东西,它里面应该有各种操纵,从学术的角度很难判断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而且意义不是很大。拍卖会制造的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天价”,都成了一个望而生畏的市场神话。举个例子:梵高在生前,作品100法郎一幅都卖不出去,后来,《向日葵》拍到国际天价5320万美元,谁能说清100法郎和5320万美元这两个价格哪个更接近《向日葵》的真正价值呢?同一件作品在不同时代,价格会如此悬殊,只能说明,价格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判断和价值确认。
如果不存在暗箱操作,一件作品拍出天价并非坏事。艺术家会感到欣慰,会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一种价值感,不惜重金的藏家也会成为艺术家的知音。但艺术家不可以把拍卖市场看得太重,作为艺术作品,其真正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史的链条之中。不要以为拍卖价格就直接可以体现为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品的市场价格永远不能构成判断其艺术价值的根据。反过来说,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反倒绝对可以是市场价格飙升的依据。
无论在当下炒得多火多热的艺术家,如果其作品不具有艺术史的意义,无论拍出多高的价格都不足以构成提升其艺术价值的理由。一件作品拍卖价格的孰高孰低,有很多复杂的和偶然的甚至与艺术无关的因素,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不能划等号的两种价值。艺术品市场上的拍卖价格也不等同于艺术品真正的价值。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