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晚苏富比香港“亚洲40周年”开拍,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的成交价,成为首件亿元亚洲当代艺术品,既创出曾梵志个人画作的最高纪录,也成就了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曾梵志曾说“我不太愿意去刻意地了解市场,因为市场并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刚刚进入油画界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油画可以卖钱,后来市场逐步好转,才开始有些了解。2004年,我的一幅作品在香港拍卖到40多万元的时候,当时我很吃惊,后来就慢慢接受并逐渐适应了,现在我已不再关心市场了。我个人认为,艺术家对市场价格的高低还是少管些好。
记者:您如何看待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
贾方舟:从艺术及艺术创作的本质来看,艺术市场发展现状如何以及什么类型的作品更受市场关注,这些问题与艺术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艺术创作应是来自艺术家自身的一种需要,艺术创作应是艺术家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是其情感表达的冲动及欲望促使艺术创作的完成,而不是根据买家或市场的需要来创作艺术品。否则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当一件作品完成以后,艺术家的工作已经基本完结。艺术作品对于艺术家而言,应是艺术品而不是商品而,当这件艺术品流入市场后才转化成商品。这一转化过程应由画廊和经纪人来完成而不是艺术家本人,这个过程和艺术家是没有关系的。
记者:面对市场及外界,艺术家应如何自处?
贾方舟:艺术家应该在市场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市场的牵制。在艺术市场火爆的时候,能够平静地画画,拥有一颗平常心;在市场冷清的时候,依然能以平常心态去面对自身,而不是面对市场,艺术家不应该太关注市场。真正的艺术家指引他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力量。这也是确认一个艺术家是不是真诚、是不是真正艺术家的基本判断标准。
艺术家最好是面对画布,背对市场,艺术家不能向市场求爱,但可以接受市场的求爱。当然背对市场只是一种理想,事实上很难做到。因为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消费、商业、市场……谁都无法避免。但是,希望艺术家不要无限制地追求物质,不要过分地关注市场。
我常说,一个艺术家面对的第一个敌人是贫穷,战胜不了贫穷,就实现不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因为贫穷可能泯灭一个艺术家。当你战胜了贫穷这个敌人后,你所面临的第二个敌人就是富有。如果你战胜不了富有,你依然不能使自己的艺术走向最后的成功。因为富有常常可以腐蚀一个艺术家。艺术家只有战胜了第一个敌人之后,才有勇气面对第二个敌人,继而战胜它,成全自己,最后才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
贾方舟
1940年5月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曾任内蒙古美协副主席。1982年转向美术理论与批评,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历年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约两百万字,出版文集有《走向现代-新时期美术论集》、《多元与选择》及专著《吴冠中》,多次独立策划或参与策划重要的学术活动和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2002年主编《批评的时代》三卷本批评文集,2005年筹建并主持《中国美术批评家网》(现改名为《中国艺术批评家网》),2007策划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并担任组委会主任。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