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戈
采访:肖戈
文字翻译:刘正花
后期编辑:鲜卓恒
艺术国际:今年展览组织方在选择策展人上与上次有什么不同?
丹尼尔:即使我们尽可能地去做一个具有国际性、全球化的展览,每一届双年展都会带有主观性。纵观双年展的历史,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标准,有些策展人比较具有实验性,而有些具有新流派的东西。去年在MOMA就有这样的展览,展出了很多大师级的作品。今年这一届我想将会有更多的作品在一个展场展示,这个展场将来会成为一个白色建筑,我们很谨慎地去挑选这些艺术家。
艺术国际:作为一位策展人,您觉得在全球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背景下是否有影响主题策划?在这种国际性的大展上又有哪些体现?
丹尼尔:经济危机影响着每一个角落,你像需要财政支持的博物馆就受到很大影响,但是他们想买作品,去扩充收藏,这也是他们经营博物馆的一部分。我觉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其他行业受到更大的冲击。当然,在这种背景下要想在威尼斯发动一个大型国际性文化事件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回应经济危机。虽然它影响到我们,我们所邀请的很多艺术家也在关注这个问题,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一直都像市场蓬勃时一样乐观地对待创作。
艺术国际:对威尼斯双年展长久以国家为单位的展馆划分,有何看法?
丹尼尔:威尼斯双年展的这种以国家为单位的展馆划分方式具有一种可能性,它能够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兴趣,不论它针对的是国家还是全球现象等。当然以国家馆划分展区看起来有些奇怪,但这只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主题馆,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国际性展览。其实关于展区的划分有很多可能性去讨论,它是一个完美平台,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使生活变得不同,为什么不去讨论它呢?一些国家馆举办群展,甚至邀请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参加,有些国家都是邀请别的国家的艺术家来关照本国的艺术,但是通常情况是,他们只挑选本国的艺术家来参展。我觉得这种大型国际化展览跟国家馆的展览之间的交流是很有趣的。
艺术国际:伴随着众多双、三年展等大型展览的兴起和成长,是否觉得此展在功能和权威上渐受削减?
丹尼尔:在世界不同地方总是有很多非博物馆模式的展览活动。威尼斯双年展在光州、洛杉矶等地方都有一些机构。也许有人会说双年展逐渐失去威信,但是我们现在有许多项目,我也只是这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我觉得威尼斯双年展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吸引大家眼球的地方,在这里艺术家可以尽情地投入到他们的创作之中。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年展模式是可以存活下去的。
[NextPage]
艺术国际:如何看待近几届威尼斯双年展中的亚洲国家、及中国馆的情况?
丹尼尔:我不知道我能告诉你哪个具体的亚洲馆有意思。我知道韩国的一位很重要的艺术家,她在欧洲作视觉艺术,并参与一些国际性的展览,这样就将韩国与国际联系起来;我对日本的展览充满好奇,我不是很了解日本馆的情况;中国馆很有意思,我对中国艺术也很感兴趣,我很期待中国艺术家在双年展上的创作。
艺术国际:有批评曾指出威尼斯双年展是一种陈旧的,并不十分合理的操作模式,比如整个展览的框架是国家馆的方式展开和连接。展览模式的定形和僵硬等等问题。此届的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看似陈旧的批评?
丹尼尔:我们之前也有讨论过这个关于双年展的操作问题,它是双年展历史的一部分,不是很容易就能改变的。事实上,我不认为它应该改变,我觉得美是那种能让我们追忆历史的东西。威尼斯具备世界上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展览也有惊人的赞助。并非任何事情都要达到一个标准,威尼斯双年展也有很多历史痕迹,但这可能是好事,毫无疑问,我们生存的世界不是孤立的。
艺术国际:任何一种形式持续很长时间,都会僵化,出现问题。例如展览览停滞在一个城市,一切都是配套的。此届的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如何看待威尼斯双年展将来的延续性?
丹尼尔:威尼斯双年展唯一的问题是,它太大众化了,它太成功以至于很多国家都想参与,即使那些外围展也有很多国家要参与,而对展览组织方来说它是有限度的,所以我想太过成功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双年展组委会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会相出解决的方案,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艺术国际:所有的国家馆都与这个展览连在一起,一起生长,展览活动也就成了这个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的问题混杂在一起,非常复杂。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如何看待国家馆的这种展览方式?
丹尼尔:当大家谈论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都会卷入一些政治性。大家讨论它的时候把其说成带有UN的性质,当然它反映着世界,并只是以艺术展览的形式反映。艺术很重要,但它并非政治,艺术不会去支配我们做政治声明,而只是阐释一些政治性观点。艺术家可以更具体地带有些政治倾向,它会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观点。它是接近世界的一种方法,也是政治性的阐释方法。所以我很确定地说艺术是政治系统的一部分,但有趣的艺术并非只是作为讨论我们这个时代噩梦的阐释。
艺术国际: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如何看待展览的公共性的实现?
丹尼尔:双年展每届都接待很多很多参观者,有届观众达100万人次。从1895年威尼斯举办第一届开始它就很受大众欢迎,所以它是一大型展览,它是以一项迎合大众性的项目而展开的。我认为“精英艺术”和“以实现大众参与为目的的艺术”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而且我觉得艺术品的质量问题很重要,大众需要的是好的作品,并不需要那种所谓的“精英艺术”,所以我觉得,好的艺术一定会赢得观众。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