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远流长的华夏艺术长河中,中国古书画以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一直闪烁著耀眼的光芒。但是,由於年代的久远,加上书画史上名家圣手灿若星河,各种流派色彩纷呈,不少书画作品难辨真伪,作者更是无从考证。一时间,仿摹者有之,以赝充真从中渔利者有之。为了辨明真伪,更好地保护祖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就需要一批深谙古书画的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就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被海峡两岸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别号心远生,晚号蠖叟,原籍浙江海宁县,
临摹是学习中国书画的一个重要方法。为当书画家,徐邦达曾下苦功临摹古书画,使他对古书画的笔意技巧、印章款识乃至纸张墨色等均有极真切的体会。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一书中称:"其他古玩多有能作者未必能鉴,惟书画二事,必能为之者始能鉴之,且为之精者鉴之精"。这也是中国书画鉴定的经验之谈。徐邦达深明其中的道理,所以对临摹、创作、鉴定,哪一样也不偏废。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十余年的摸索积累,徐邦达的书画艺术与鉴赏功力已基本成熟。30多岁时,他不仅以画家名世,而且还以能辨别古书画时代及真伪而知名于上海。此间,他被推选为中华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建上海博物馆筹备处顾问,并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
解放以後,徐邦达的中国传统文人性情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增加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更多地源於他生活的改变。1950年,徐邦达奉调赴北京就任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专事收集、鉴定书画文物工作。195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主讲古代绘画史略及鉴定概论,不时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授古书画鉴定课程。1953年,徐邦达奉文物局指派到故宫博物院协助开辟"绘画馆",1954年负责绘画组专业工作。从此,徐邦达便将全副身心投入到为国家鉴定搜集古书画的工作中。
(编辑:柘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