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靳尚谊:我的素描学习与思考

2022-11-13 20:10:44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靳尚谊

   
素描传进中国不是很早,也就是第一代画家到法国留学回来以后建了专业的美术学校,才开始有素描课。




  素描传进中国不是很早,也就是第一代画家到法国留学回来以后建了专业的美术学校,才开始有素描课。我上学的时候是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年级的时候还是国立北平艺专,二年级的时候,也就是第二个一年级,改成了中央美术学院。我的整个本科期间,素描都是根据徐悲鸿从法国学习的系统来研究的。这个系统其实跟欧洲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欧洲所有国家的美术学院都是由意大利传过去的,对素描的要求其实都差不多,主要是表现立体的、具有空间关系和质感的一个物体。画人,要懂得人的构造,包括解剖这些东西。所以初学的这些年,基本上都是通过把轮廓搞准确,知道人体的解剖,然后把体积、空间、质感、光感,以及光的效果画出来,大概就是这些要求。主要用分面的方法来塑造物体。如何把一个人像用分面的方法画得比较准确,这是需要研究的。整个本科阶段,包括上了研究生的一两年,我都是用这个办法来画的。

  1955年以后,我上了油画训练班,由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教我们。苏联的素描要求跟法国的基本上一样,但是有一点不同,法国要求研究解剖,这是对的。而苏联的教学对解剖研究得更加深入,因为苏联的教学延续的就是意大利的办法,要求学生对解剖非常熟悉,而且还要到医院看人体解剖,课程非常多,很深入,中国没有这么深入做。但是马克西莫夫提出一个新的词汇,就是“结构”。除了要研究解剖,还要把人的结构、人的构造画出来。这个词跟“解剖”不一样,“解剖”是一个名词,它意味着要上解剖课,得注意人体的解剖。那么“结构”是人的构造,要把构造画出来,所以叫“结构”。一开始他讲这个的时候,大家不清楚“结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说就像盖房子一样,要打地基,要有柱子,最后把砖等其他东西垒出来完成,房子的构造要搞好,里头内在东西的构造也要搞好。

  但是这个“结构”怎么体现在画面上,大家不熟悉。后来他给我们一个学员冯法祀先生改画,他就改冯法祀画的这个男人体的一条站立的腿。他把所有分面的颜色连了一下,本来有骨骼,有肌肉,不同形状的东西用分面把它堆出来了,像个石头,但是他这么一连,肌肉、骨骼的感觉都连在一起了,画面就变得非常结实,于是我们就懂了结构该怎么体现在画面上。

  他讲完“结构”以后,我们画人体的方法就对了,就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打轮廓的时候就拿一个棍,量它的水平线、垂直线,找人的斜度、动作,用这个办法。现在通过看结构,就不用这个办法了。一个人体站那里,要找人的中线。人体的构造由头到胸部,由骨盆到腿,都是对称的。比如说头是不能动的,但是脖子可以动, 胸腔、骨盆是不能运动的,但是腰、大腿根是可以动的。有能动的地方也有不能动的地方,但是人的所有东西都是对称的。比如画一个头,要把中线找出来,眼睛、耳朵都要对称,中线就是两个眼睛的中间, 鼻子、嘴的中间,这样连成一条中线,它是垂直的构造。无论是正面、侧面、仰视、低头都得是对称的,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是在中间的,不管什么动作,都是这样一个要求。

  画身体的时候也要把中线画出来,比如两个肩斜过去了,得有透视,中线要在透视的中间。根据这样一种方法,画一个人体就非常准确。所以理解“结构”这个词以后,我们表现人就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就绝对不会画错了,这个“准确”可以达到“绝对准确”这样一个程度了。

  但是由于我们的学习时间比较短,在这里学习素描的时间也就半年。后来我自己又用了5年时间,画面上才解决,基本上到1964年才彻底解决。1979年以后我就很少画素描了,我研究素描的阶段就结束了。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