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杨佴旻专场拍卖预展在上海拍卖行开启,现场呈现了其15件经典佳作,将于11月底线下线上同时举槌。
2021年首届“第一坊金逸奖”中,杨佴旻的提名评论是,“坚守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精神,在艺术上不懈探索,创造出一个在绘画传统里所没有的新体系,是集东西方艺术之大成者。”
而杨佴旻的最大艺术成就,是解决了困扰中国画现代化百年的色彩难题,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将中国绘画放到了世界绘画的版图上。
杨佴旻专场拍卖预展在上海开启
杨佴旻专场拍卖会预展现场
杨佴旻生于世代工匠之家,少年时就学习水墨画,在大学兼学中西画。他曾被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文开篇呐喊出的论断“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深深困扰。直至有一天,他在大学教室里画画,一个看画的人问:那么多颜色你为什么只用花青和赭石,其他颜色干嘛?那一刻,他顿悟了。色彩是任何绘画的基础因素,并非西洋绘画所独有,当然也属于东方。沿着那个疑问,他完成了水墨画由单色到彩色的创作实践。
杨佴旻专场拍卖预展在上海开启
杨佴旻专场拍卖预展在上海开启
杨佴旻专场拍卖会预展现场
90年代初,杨佴旻开启了艺术的探索之路。在担任教职后,杨佴旻旅居海外(90年代中期),在日本东洋美术研究所名古屋水墨画研究室担任主任研究员,这时期他除了研究日本画变革的历史外,也对当代西方艺术的状况进行考察。
这段时期影响了杨佴旻的创作思路,他看到了中国绘画在时代性上的巨大落差。如何弥合这份差距?如何让中国水墨画在世界美术史的现当代篇章中有一席之地?带着这两个疑问,他在色彩水墨画上寻找突围。
虽然仍用水墨材料工具,如宣纸、墨、毛笔和中国颜料,保持了水墨画的透明性。画面却逐渐将色彩作为主角,在题材、构图、造型、光线、笔法、情调和境界个方面弱化了传统因素,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现代彩墨画。
其创作可以说是继续了林风眠、吴冠中探索之路的一种融合中西技法的新型写意水墨画。
杨佴旻专场拍卖会预展现场
杨佴旻把艺术家的创作比同“在实验室里的农民”,认为每人在做着自己的一种试验,他的试验田是宣纸。邵大箴认为,杨佴旻创新绘画的价值,在于他是在宣纸上,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色彩,侧重于用调和色,少用鲜明的对比色,色调温文尔雅,颇有东方艺术神韵。
也因其在宣纸上的色彩运用已经神乎其技,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赠给杨佴旻绰号“东方色魔”。刘伟冬认为,杨佴旻在创作中使用的是最为传统的中国画材料与其他画家并无二致,但他对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和总义作了量新定义。他隐没线条,突出色彩,用色彩盟形造物,用色彩结构来造画面节交和空间。杨佴妟拒绝那种补充式的借用和椰移,对所调中西融合的主张和实践也保持审镇的态度。他将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凝练成语言的基本单元,在元素的层级上重新組合,打造出了一个新魔幻般的色彩天地。
世界遗产系列——布达拉宫 纸本设纸 2020 68×136cm
丹顶凤凰 纸本设色 2018 367×144cm
在杨佴旻的笔下,静物、风景都笼罩在柔和朦胧的光线里,但又摆脱了固有光源,作品给人新鲜且充满活性,宁静且安详,散发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画面很“洋气”,又弥散着一种东方韵致。
他走出了传统中国画的母题,窗前的玫瑰、天边的云、海湾的水、有小路延伸的草原、两旁开满鲜花的公路、天鹅嬉游的湖泊、雪地上的花朵、一只船、一簇花束、一盘向日葵、客厅、厨房……俯拾皆是他的创作主题。用他的话说,“不要总认为大事件才是刻画的主题,细微——正是通向大境界的法门”。这些熟悉的物事激起了东西方观者的共鸣,让人深切地感受他的画“在人间”。
谷雨时节 纸本设色 2022 90×190cm
七色草原 纸本设色 2021 136×68cm
“生”系列VI 纸本设色 2020 96×185cm
谈及本次专场,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张振华表示:“杨佴旻在当代中国绘画创作领域,可谓独一无二的。他的绘画作品审美趣味和审美意数既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而这种审美跨越了东西方文化鸿沟。”
而杨佴旻也曾说,“我热爱传统,但那是传统啊!作为一个21世纪的艺术家,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我不能做18世纪或者是20世纪的,就这么简单。”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