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娜·鲍什,1940年出生于德国查林根市,父亲是一家旅馆的老板。幼年入埃森的福克旺艺术学校学习舞蹈,师从尤斯学习舞蹈,毕业后任福克旺芭蕾舞团的演员。后获奖学金入美国朱莉娅音乐舞蹈学院进修。在美国期间,她到一些重要舞团客串表演,并在私下向格雷姆的学生学习现代舞技巧。从纽约回国后,鲍什担任福克旺芭蕾舞团的编导。1972年鲍什应邀为乌帕塔尔舞蹈剧院重排了瓦格纳的剧《汤豪塞》中有关酒神的歌舞后,开始主持乌帕塔尔舞蹈剧院的工作。鲍什生活简朴,不爱抛头露面,很少接受记者采访,从不参加名流聚集的沙龙晚会,与她的舞台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
鲍什认为,身体在不知不觉中直观地传达动作的信息,任何富于戏剧性的事件都可以在身体的演示过程中获得动作形式。所以,在鲍什的芭蕾中,手拉手、围跳等极其简单的舞步,都是精神或感情的体现。
鲍什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芭蕾与现代舞技巧融于一体,将舞蹈、对白、诗朗诵、合唱、戏剧表演、各种乐曲或音响以及不同舞蹈素材等媒介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并直接地运用这样的剧场艺术形式去追溯并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境况。例如在《蓝胡子》中,她不仅对巴托克原先的音乐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还让录音机本身也参与表演,男主人公一次次倒转磁带重复聆听同一段乐曲,动作与对象的反复暗示了婚姻状况的无聊。
鲍什的不少作品呈现了自然主义的表演,如《春之祭》中模拟集体性交;《康塔霍夫》中男演员抚摸全裸女性;《胜利者》中逼真的虐待;《圆舞曲》中背景银幕放映的分娩纪录影片等等。
舞剧《胜利者》,1986年由乌帕塔尔舞蹈剧院首演。鲍什自己担任音乐编辑,乐曲选自交响乐片段、民间歌谣、中世纪的各种社交舞音乐、爵士乐等,用混箱装置全部录制成放音盒带。三幕《胜利者》是一部特殊的先锋派作品。作品将现代社会中一切荒诞、不合理、反秩序的社会现象,如女人大腿被贴上标价,拍卖芭蕾女演员,掘土劳工向城市掷铲污泥,僵死般的婚礼,将妇女当救火水龙头,绵羊在人群中的残斗等等,像现代派油画般凑合在了一起。古典芭蕾的优雅双人舞、滑稽疯狂的哑剧表演、不同语言的朗诵道白、多重风格的歌唱乐曲,以非戏剧性非逻辑性的手法造成感官上的刺激和震撼。通过庞杂、零乱和不和谐来达到震撼的主题表现,这是鲍什创作风格的特色。
《胜利者》上演后,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它令人激动不已又使人迷惑不解。鲍什对现代人生存状况危机的关切,无疑成为她创作的动力。1988年6月,鲍什率领乌帕塔尔舞蹈剧院参加了第一届纽约国际艺术节,《胜利者》在纽约布鲁克林音乐学院连续公演了两周,同样强烈地震撼了美国人。
鲍什的新表现主义舞蹈同青年德国电影新浪潮、绘画表现主义复苏运动一起,被公认为当代德国艺术的三大思潮。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