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易英:《偏锋》在虚无与现实之间——谈王华祥油画近作

2009-09-28 15:06:4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易英

  人们常说艺术像一面镜子,传统艺术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客观世界,现代艺术照出了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在现代艺术的条件下,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总是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王华样近来的作品却像经历了—个从客观到主观的过程,虽然他的客观也有着浓厚的主观色彩。有一段时间以“近距离”著称的王华样似乎偏重于纯粹的客观性,以一种朴素得近乎乏味的形式来记录他周围的生活,只是由于版画语言的特殊性才使这种客观性蒙上了一层形式的色彩。这种客观性是他进行油画创作的一个起点。

  王华样的油画在初起的阶段可以划入新生代的圈子,即以这—代人特有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实际上他的“近距离”版画就已属于这—范畴。他的油画并不是对版画的简单重复,而是强化了他的主观理解。这种理解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形式的,他把他在素描上的探索引入厂油画,并以这种观念作为变形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题材的,他把一种荒诞与调侃的因素糅进了生活化的题材。这两个特点使他和新生代拉开了距离。实际上这种距离标志着他在艺术观念上的一种转变,开始把主观性的因素,即艺术的精神方面,从自我表现到理性分析,从社会评论到历史判断都融合在一起。把王华样在去年创作的油画排列在起来,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明显的转变。画面上不再有现实的场面,几乎也没有可以辨识其身份的人物,写实绘画所要求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的一致在这儿都见不到了,画面上只有—种荒诞的组合。如果仅是营造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场面,在中国现代艺术中己不是什么新于法,王华样恰恰没有接受形式的诱惑,而是用自己的手段表达了他在生活中的一种自由的真实感受与判断。

  当代文化的高层是以一种焦虑关注着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及对生活状态的追问,艺术却是从最直接的经验中体验这种焦虑,尽管其形态总是隐藏在流行文化的样式中。这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王华祥的画就反映了这种状况,这也可能正是他从客观走向主观的重要契机。起初,他是把这种焦虑投射在对象身上,尽力塑造那种在精神的底层调侃生活的形象,这些形象实际上是他假设的个人经验的代言人。在某种程度上,这还是以个人经验来记录现实。后来他不满足于记录,而是根据感觉经验来判断现实,直接从现象进入本质的把握,虽然他并不曾设想自己在做一种终极的判断,而实际上他已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或参与者变成了—个社会与现实的评判者。王华祥的这批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现实与生活的荒诞,另一种是现实与历史的虚无。第—种是从新生代过渡而来的,第二种则是对第一种的抽象,同时也进入了他未涉足过的理性领域,但这种理件并无秩序与逻辑可言,是一个艺术家对真理的错乱的感梧。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把他在素描上制造“混乱”时所带来的自信用来阐释现实与历史。因此,他制造了—种新的“混乱”,这一次面对的不是形式,而是人在过去和现在所生存于其中的物质与精神的环境。

  在第一类画中,有着明显的起现实主义的痕迹,但他设定了自己的标记,这主要体现在那些裸体的小人上。王华样认为他虽然运用的是写实的语言,但其内容是无法释读的。他意指荒诞的现实本身是无法释读的。事实并非如此,他从客观的记录转向虚无时实际上也在外化他潜在的话语,即—个无意识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任何无意识的领域都是一个真实的精神空间,但—旦把这个空间与现实重合,就是一种荒诞,王华祥的虚无也人非是外化了这个无意识的领地。从这个角度米看,一切释读都是可能的。比如,在《晚饭之后》这幅画中,中心人物是一个困倦的衣着保守的青年女子,背景是半棵的封面女郎的形象两者之间有一道水流,暗不了超现实主义的空间。女子的前而的桌子上有一饭盆,里面有几个裸体的男人。背景上半棵少女与前景的女子形成视觉心理上的反差,而饭盆里的男裸体则把两者联结起来,同时也点明了这幅画内含的主题:性的压抑与诱惑。性的困惑已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的一道精神屏障,这个主题在王华样的“近距离”作品中反而是隐性的,观众从现实的形象上只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这批画中,虽然构造了一个荒诞的现实画面,却使主题走到了前台。

  第一类作品无疑融合画家个人的社会经验,第二类作品则更多地反映出他对社会与历史的整体判断,当然这种判断也是把合理寓于荒谬。从表面上看,这类作品没有第—类那么刺激和富于感官上的联想,但却充满着一种哲理:历史是无序的堆砌。我相信如果真正用这种观点来解释历史,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艺术家却说出了他对现实与历史的真实感受,也可以认为,他是从现实的荒谬中看到了历史的虚无。他说:“历史和现实经常是难以分开的,早在历史之中就已包含着今日的东西,今日也—样包含着历史。”作为个体的人,历史是超时空地展现在他向前,历史平面化了。因此,尼德兰绘画中的女子形象、晚消民初的女子照片,以及现代社会的时髦女郎都出现在一个平面上,其中有些形象只有象征性,有些组合却纯粹是画家的一种感受,如《皇族后裔》这幅画中,一片灰黑色孤零零地衬托出一个尼德兰细密画中的女子,背景上只有用白色轮廓线勾画出的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形象,这个形象很模糊,因而可以解释为各个时代的人,甚至还代表艺术家自己。画家在这些画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在于历史向个人展开的方式,还在于历史本身就是虚无与荒谬。[NextPage]

  有意思的是,王华样通过这批作品还涉及一个当代文化的课题,即我们接受经验的方式。因为在两类作品中,总是把—些互个相干的形象和图像组合或并置在—起,并从中生发出新的意义。这种表现方式暗示了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关于现实和历史的知识早已不是直接的个人经验和学习的结果,而是当代传媒的产物,是当代文化工业以超量的图像信息直接灌输的结果。这种超量的视觉资源实际上在欺骗着我们的经验,使我们无法看到一个真正的有序的现实,首先是它们把现实与历史都拉到一个平面上,可能才使我们有了现实与荒谬的错觉。王华祥的画使我们意识到了这样的矛盾,精神家园的失落究竟是现代人性的异化,还是文化工业的超量生产使我们再也无法回到真正的现实,就像现在人们每天都在议论的人类正远离自然。当然,也正在远离人自身的本性。这确实是一个后现代的话题。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