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佩姬现场照
提起伊莲佩姬,当然要提她在音乐剧方面的成就。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伊莲佩姬在音乐剧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因为她对于音乐剧的历史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如果一定要列举两位对当代音乐剧复兴贡献卓著的人,那么除了音乐家、剧作家韦伯之外,另一位无疑就一定会是唱在前台、并唱出过《回忆》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等曼妙歌声的“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伊莲·佩姬。
虽然,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以及娱乐形式的多元化,一度红火的音乐剧,曾经在英美有式微之式。但随着音乐剧《猫》于1981年在英国“新伦敦剧院”上演,也终于让音乐剧以伦敦西区为标志,迎来了它的复兴,直到如今依然方兴未艾。百老汇大名,更让许多对音乐剧不太熟悉的人,也同样如雷贯耳,更成为赴美旅游首先的观光地之一。即使从1981年算起,在这三十年的音乐剧发展历程中,也同样出现了许多优秀和出色的女歌手,但伊莲佩姬这个名字,却永远是许多女歌手头顶挥之不去的“阴影”。有多少人唱过《回忆》,但伊莲佩姬的版本却永恒经典,甚至被当成示范。有多少人在音乐剧领域同样取得成绩,却总是不及伊莲佩姬能够在音乐剧以外的领域,同样大名鼎鼎。
虽然在音乐剧里的表现雍容、华贵、典雅和大气,但伊莲佩姬之所以能够同时在音乐剧和流行音乐领域,都能获得许多拥趸的支持,还在于她在保持音乐剧演绎的那种古典贵族气的同时,同样不缺流行音乐的那种感性和细腻。这也让伊莲佩姬演唱的音乐剧经典曲目,绝对不会因为技巧而显得生硬甚至不近人情,而是将有形的技巧与无形的情感巧妙结合,从而营造出一种优美但更入心的音乐世界。
伊莲佩姬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横空出世,不仅让音乐剧得到了复兴,其实也为流行音乐注入了另一种新的活力。进入八十年代的国际流行乐坛,一方面痴迷于乐器、音效和录音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着重于商业营销,尤其是偶像的“制造”。爵士时代和之后电台情歌时代如卡朋特这样的纯色歌手,变得越来越少。而伊莲佩姬的出现,则让流行乐坛也能感受到这种人声声乐技术的回潮,因此所带来的听觉的真正享受。稍后出现的莎拉?布莱曼,以及在华语乐坛吟唱三十多年的齐豫,正是伊莲佩姬人声美学的一种后续效应。而前几年赢得“英国达人秀”的红人苏珊大妈,她的偶像也正是伊莲佩姬。其他像华人领域的费翔、成方圆、谭晶等,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伊莲佩姬的影响。甚至就连一向泼辣不羁的性感偶像麦当娜,都因为伊莲佩姬而爱上音乐剧,并曾经一本正经地翻唱过《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尽管已经六十开外,但对于伊莲佩姬来讲,年龄却丝毫不会成为她在音乐舞台上发挥的阻碍。对于一个音乐剧歌手来讲,舞台是伊莲佩姬的家,甚至是一切,而她虽然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功成名就,但却一直没有停止演出。要知道音乐剧不同于戏剧,它的魅力就在于不可复制性,不是一劳永逸,而就如同是摇滚乐手的巡演,永远都必须保证同步。常年的演出,也让伊莲佩姬就像是一个永远保持竞技状态的运动员,而且加上她的经验和阅历,就更能在舞台上把叫做底蕴的东西传递出来。
中国没有百老汇,也不像伦敦西区那样有一片属于音乐剧舞台的区域。但中国人却同样知道并热爱《歌剧魅影》、知道《猫》、知道《悲惨世界》。只不过,此前中国的音乐剧迷,只能是通过CD和DVD,或者一些并不太知名的演员,来欣赏这些经典的曲目和唱段。而这次伊莲佩姬登上北京舞台,则让中国的音乐剧迷可以为此省下去伦敦和纽约的机票,在家门口就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回忆》。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