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顿
谭盾
明天,为期近一个月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正式拉开帷幕。今年音乐节以“音乐由你”为主题,将突破专注古典音乐的风格界限,首次大面积地尝试将多元音乐元素注入演出节目内容中,堪称15年来最“各色”的一届音乐盛会。
今年音乐节演出内容的范围,从以往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20世纪现代主义、当代音乐、世界音乐、民族原创音乐,扩展到更广泛的音乐领域。10月21日,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老朋友、著名华裔作曲家谭盾将带来他的一部全新作品―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十五周年的《青春》,这也契合了本届音乐节追求音乐多样性的理念。
在10月21日的这场音乐会中,谭盾还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约翰?凯奇的作品。其中,《4分33秒(交响乐队版)》堪称“偶然音乐的极端作品”,因为它的乐谱只是一张白纸,整个演出过程中,乐队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观众听到的“音乐”,可能只是剧场内外并非故意传到人耳中来的自然噪音……
在15年前国内的一场关于现代音乐的争论中,谭盾被称为“中国的约翰?凯奇”。约翰?凯奇是美国实验音乐作曲家,由于不满足于现有音乐材料,凯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开始对音乐的音色和结构进行了大胆突破。他通过打击乐创作,尝试新的音响组合,并做了一系列探索,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的有些离奇”。
谭盾说:“凯奇是我自上世纪80年代到了美国之后第一个向我介绍《易经》的西方人,他的很多理念和创作灵感都来自于东方,特别是他对于声音的概念,有着‘大音希声’的认知,他对我的影响很大。”关于《4分33秒》,谭盾将在演出中加入古琴。此外,他还做了一定的设计,“乐手们第一乐章躺在地上,第二乐章慢慢坐起来,第三乐章慢慢站起来。”
如此一场另类、先锋的音乐会,就连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都有些心里打鼓,“我不知道会演成什么样。约翰?凯奇的《4分33秒》总谱是一张白纸,而没有声音并不是没有音乐,这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我也很期待。”
10月22日,谭盾还将携手罗大佑、崔健两位知名音乐人,与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一起,在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风格、流派的全方位音乐对话。届时,还将有神秘的特邀嘉宾出席,音乐家们也将用“演”说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音乐文化的非凡见解。
今年音乐节的“各色”还在于跨界演出,比如,世界著名摇滚歌手迈克尔?波顿将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个人演唱会;他还将作为嘉宾携手由戴玉强、莫华伦、魏松中国三大男高音为本届音乐节画上句号。在这场音乐会上,他将演唱古典歌剧选曲。“我一直致力于拓展不同风格音乐之间的界线,而在我看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那些最具影响力和操作性的歌曲或咏叹调,来抓住那些原本只对一种音乐感兴趣的听众。”迈克尔·波顿说。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