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伯 小钢
采访者:河伯
受访者:莫文蔚
以原创音乐人的角度去看莫文蔚,她属于大器晚成型,至今全创作专辑也只有2007年的《拉活》和2010年的《宝贝》两张。但莫文蔚也不是制作人操控下的傀儡歌手,抛开出道的第一张专辑以外,她对音乐的诉求一直浇灌在每一张专辑里,即使那些风格强烈极有侵略性的制作人,都被她融会贯通,借力打力的方式变成自己的风格。她太有包容性了。这就如莫文蔚本人一样,西方的狂野和东方的内敛在她的体内握手言和,她就像一块棱镜,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芒。
然而莫文蔚的音乐之路也并不是一直顺遂。从1993年第一张专辑《Karen》初试啼声到2013年如愿发行了爵士专辑《Somewhere I Belong》,算起这20年,莫文蔚也是经历了三落三起,倘若日后要写自传,其精彩程度肯定不会让读者无聊。二十年换了星光、滚石、索尼、环球四家唱片公司,这一次让我们梳理下莫后20年的传奇之路。
第一个十年:从香港过埠台湾
莫文蔚1993年发行的第一张唱片《Karen》现在已经鲜有人知。长发洋装加甜美笑容是九十年代初期香港女歌手的标配,站出来每一个都是“周慧敏”。莫文蔚也不例外,她直言说并不是不喜欢那个时候的造型,而是每个女歌手都是这个造型就会让她厌烦。第一张唱片在香港只卖了八千张,莫文蔚自嘲的说那个时候派台的歌曲是《原来……没可能》,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怎么会有可能嘛。
第一张唱片的投石问路,显然“路”没有选对,莫文蔚干脆跑去跟周星驰拍戏,也正是这次的拍戏,让她演唱到了《大话西游》的插曲《未了缘》,也拉开了莫文蔚与滚石唱片之间缘分的大幕,《未了缘》后来收录进莫文蔚1996年第二张专辑《全身》中。《全身》的唱片封面,香港滚石让莫文蔚放手一搏,在与摄影师沟通以后,有了这张惊世骇俗的全裸背部封面。“全身”与“全新”在广东话中发音一样,借了这么一个好彩头,可惜超前的专辑对于喜欢听K歌的香港人来说,过于“晦涩”,话题性封面也没挽救得了《全身》,销量甚至还不如前一张。现在我们回头来看1996年,天后王菲出了一张她人生中销量滑铁卢的《浮躁》,两人在同一年够胆识做了“出格”的唱片,不同于已贵为天后的王菲,莫文蔚完全以襁褓之态完成这张实验唱片,莽撞的成为了争议的中心。《全身》与《浮躁》现在早已被拨乱反正,这两张专辑也被公认为两人最为低估的专辑。
《全身》让莫文蔚元气大伤,痛失香港阵地以后转战台湾,反而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初入台湾滚石的三张专辑《to be做自己》《I Say》和《you can你可以》迅速打开了市场。九十年代末期台湾市场开始退玉女潮,就连当时滚石当家“玉女”苏慧伦也开始转型“微酸美人”,莫文蔚个性中的爽利和酷与时代的需求一拍即合。滚石唱片也是倾其旗下重要音乐人打造莫文蔚,这三张专辑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诸如伍佰创作的《坚强的理由》,张洪量的《爱情》与《广岛之恋》,以及李宗盛的《阴天》。
李宗盛是莫文蔚音乐生命中第一个无法绕开的人,他不仅是莫文蔚滚石的“面试官”,也是莫文蔚滚石时期销量最惨的一张专辑《十二楼》的制作人,《十二楼》惨烈到更是让李宗盛对乐坛心灰意冷,也是他后来遁走内地的一个诱因。纵观李宗盛的制作史,他制作过的女歌手中,不管是张艾嘉,陈淑桦,林忆莲,辛晓琪 ,还是莫文蔚,他其实只有一“板斧”,就是述说都市女性的美丽与哀愁。这些都市女性代言人,在他的调教后,身上既有李氏印迹,却又没有完全淹没在他“蛮横”的李氏风格中,因为她们都有自己的根。在2013年11月的《既然青春留不住》北京场演唱会中,李宗盛只“提溜”出来莫文蔚一个人感慨说“莫文蔚是一个好材料”,让他看到了各种可能性,而且演唱莫文蔚的歌曲并不是《阴天》,而是这首《十二楼》。莫文蔚可能是李宗盛最后一个缪斯。而李宗盛之于莫文蔚呢?“我在等他啊,我很耐心的等他啊,希望他什么时候再给我写一首歌啊”,莫文蔚感慨道。
《十二楼》又是一张被“平反”的专辑,当我告诉莫文蔚这次“莫后年代”的巡演和跨公司精选专辑都没有选到《十二楼》里任何一首歌的时候,莫文蔚自己也大吃一惊,“真的吗?!”莫文蔚停下想了想,“这次演唱会rundown设计是很困难的。两年前的‘回蔚’演唱会刚结束也没多久,上一次(演唱会效果)我非常满意,像《两个女孩》、《十二楼》在演唱会中表演过,那一次很完美,就很难把一次我很满意的表演在短期内再一次注入新的元素。”求新和拒绝重复一直是莫文蔚身上最重要的符号,舍弃了《十二楼》中的歌曲实乃割爱。
第二个十年:金曲歌后的炼成
在与滚石合作完最后一张专辑《一朵金花》后,莫文蔚加入了索尼音乐并在2002年推出了《i》,经历了《十二楼》和《一朵金花》的低谷,《i》让莫文蔚与金曲奖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i》延续了有着李宗盛痕迹的都市女性路数,却没了李氏笔下女性以旁观者身份洞悉社会的角度,莫文蔚变成了直接参与的当事人,倾诉了鲜明的爱的态度,这个改变要归功于李焯雄。李焯雄是莫文蔚音乐生命中又一个不得不说的人,很多人会把李焯雄与莫文蔚的重要关系跟林夕与王菲作类比,两位词人都是歌者情感宣泄的最好出口,只是王菲不唱了林夕多少有点寂寞,还好,李焯雄一直有莫文蔚这个招牌代言人。
《i》取得了市场和口碑的双赢,莫文蔚也成为第一个拿到金曲奖最佳女歌手的香港人。然而莫文蔚并没有安逸于奖项的肯定,“背道而驰”的制作了《x》。很多人会被这张专辑释放出的能量吓到,从摇滚的《爱死你》,到电子的《清醒》,再到带了哥特味道的《如果还有以后》等等,展示了莫文蔚音乐多面性和嚣张的一面,她也与许多非滚石系的音乐人合作,比如陶喆,陈珊妮,谢霆锋,拓宽了音乐范围。可是这张集合多种音乐元素的专辑再一次被市场否定,似乎《全身》的窘境再一次面临,而这与她拿到金曲奖只时隔了几个月。等到再一次发片已是三年后的《如果没有你》,莫文蔚试图整顿,甚至不惜复制《i》的模式,然而这张专辑的贡献只是为日后的选秀比赛提供了一首参赛曲。
《如果没有你》的落寞,反而让莫文蔚破釜沉舟,大刀阔斧的前行,由于是与索尼约满的最后一张,各方资源不到位,让制作《拉活》这张专辑的莫文蔚处处掣肘,“很辛苦,07年那个时候,CD市场真的是(销量)掉的很夸张。刚好又是我跟唱片公司(索尼)的最后一张,各种情况下都不是很理想的。最后变成我们三个人,我,李焯雄和制作人Terry Chan,他们真的是我的好兄弟,他们就说‘没关系,音乐还是照做,我们自己完成吧’,在没有太多的资源和支持下,我们硬着头皮完成了(笑)”。辛苦没有白费,08年的金曲奖上,莫文蔚拿到了最重要的最佳国语专辑奖,兴奋的拉着李焯雄和Terry Chan上台,有了一段“也许不再发专辑”的感言,“我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唱片合约,也不晓得以后会不会再继续签唱片公司,再出唱片,因为整个市场不好。当我在(金曲奖)台下等宣布颁奖的时候,我已经想说或许这就是我最后一张实体CD,以后也未必有机会参加金曲奖,会有很多感慨”。
事实上莫文蔚的后一张专辑《回蔚》是出了实体CD的,当然,她也签了唱片公司—环球音乐。《拉活》最大的成功,其实是给莫文蔚带来了很大的自信和制作专辑的经验,而与张亚东的合作,也让莫文蔚打开了一个音乐新境界。“我跟他有很多火花,从《回蔚》开始,他会鼓励我做不一样的尝试,他会说‘创作你可以啊’。到《宝贝》那张的时候,我本来也不是刻意要做一张全创作的专辑,是他有一天发了个短讯给我,就是《宝贝》的歌词...然后自己想了想,突然旋律就来了。这样创作《宝贝》这首歌以后,就让我好有信心,一口气把十首歌写出来了”。
从《拉活》盘活了自己的事业,到《回蔚》的巩固,《宝贝》顺理成章的又让她拿下第二座金曲奖最佳女歌手,莫文蔚迎来了她不需要迎合市场放手去做音乐的时代。
今天是下一段传奇的开始
2013年是莫文蔚出道20周年,她做了三件事,发一张全英文的爵士专辑,做一场“莫后年代”的巡演,年底又发行了跨公司的精选专辑。爵士乐是莫文蔚从学生时代就一直热爱的音乐类型,但直到20年后才有机会发这张遂了自己心愿的唱片,原因无他,只是时机到了,她不必看大众的“脸色”了。“我觉得也不用刻意,很多事情是命中注定。我还没进这一行,在念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迷上爵士,一直都很爱,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梦想(发爵士唱片)……可能这个时候做这张专辑更好,这20年我也累积了很多经验,我并不是纯粹翻唱一些老爵士歌曲。”翻唱不是一件讨好的事,因为总要跟原唱比,因为做《回蔚》时候的创新得到肯定,我们听到《Somewhere I Belong》里古筝与爵士的碰撞,东西方文化又一次在这里交汇。
20周年仍活跃在线上是绝对有骄傲的资本,莫文蔚没有把巡演“做大”,反而选择了剧场形式来呈现,“我蛮喜欢剧场舞台的感觉,艺术性更浓烈一点。最好的好处是跟观众很靠近”,这一次大规模的巡演,Karen把百老汇,把爵士的元素融入,舞台上就能即时看到观众的反应,这种反馈让莫文蔚很满足。
20年只换了四个唱片东家,莫文蔚也算是长情的人,《莫后年代》的精选辑的歌单是Karen自己选出来的,但是歌曲版权散落在四家不同厂牌,经过莫文蔚多番努力,四家唱片公司终于放下“门户之见”,愿意成全这个极具收藏价值的梦想。
“我觉得有时候想太多也没用,反正你要保持真诚,爱音乐你就继续做音乐,这个世界还是需要能打动人的音乐嘛”。
回头看看莫文蔚的来时路,全凭一个真诚支撑,再看前方,下一段传奇继续。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