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宸亦 唐正博
1990 年的夏天,一位马德里的音乐会经理人想尝试一些新鲜东西。碰巧,英国大提琴家迈克尔·凯文·琼斯(Michael Kevin Jones)在当地演出,于是他和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奥古斯丁·马鲁力(Agustin Maruri)组成的吉他大提琴二重奏变成了经理人眼中绝佳的“试验品”。如今,这个浪漫的实验已经持续到第18 个年头。去年底,这个二重奏组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过演出。
大提琴拥有独特的全音域演奏功能,吉他则综合了弦乐器优美多变的音色和键盘乐器丰富的和声演奏功能,两者相结合所产生的音色踏实而不张扬。不过吉他与大提琴配搭也有难题,比如两件乐器之间音色如何和谐相融。现场听来,这并不容易,虽然场地已是专门租借给唱片公司的“小录音室”,但两种乐器在音量和音色上都无法势均力敌,吉他的声音过多地被吸走,大提琴却余音缭绕。有时,马鲁力不得不屈下身子,耳朵贴至音孔处辨别自己的琴音,琼斯则有些缩手缩脚。上半场的7 首西班牙流行歌曲,因为琼斯过分克制而略显乏力。所幸,下半场布格缪勒(FriedrichBurgmuller)的《夜曲》及卡尔(Leonhardvon Call)的《小夜曲》等作品,都以大提琴悦耳的旋律为主,吉他的伴奏和声为辅,强弱分明倒也相得益彰。
B=《外滩画报》
M= 迈克尔·凯文·琼斯(Michael Kevin Jones)
A= 奥古斯丁·马鲁力(Agustín Maruri)
B:大提琴与吉他配合非常美妙,但这样的二重奏组合极少,是因为曲目原因吗?
M:这是迷人的乐器组合,但仍有待更多爱乐人士去体验。
A:对,这仍是不够普及的音乐语言,但肯定有助吉他推广它在室内乐中的地位。吉他与大提琴构成强烈对比,但从不丧失自身独特的个性。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吉他式大提琴”(arpeggione),那基本上是结合大提琴与吉他的乐器,说明早有人想过将它们的音色、韵味混合在一起。
B:作为音乐学者,你怎样发掘失传作品?是否要在古籍手稿里逐页翻查研究?
A:这是既艰辛又吸引人的工作。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也要靠运气,但其实也有点基本方法和推理。譬如你推断某段时期、某些作曲家可能写过这类二重奏,再想想那会是谁。当然,某目录、某作曲家会令你在图书馆里花上大量时间。我用了两年,收获令我非常满意。我们正筹备一个新录音,全部是新发现的19 世纪欧洲作曲家写给大提琴与吉他的原创曲目。
B:能谈谈你们所属的西班牙厂牌EMEC 吗?它似乎偏好录制一些已经湮没无闻的音乐。
A:它隶属于Symsa 公司,其实是一家现代音乐唱片公司,也发行很多流行音乐,比如Quata Numera。他们是个有钱的公司,我们参与的是其旗下一个很小的古典音乐部门。
B:录音条件怎么样?
M:我们通常是在一座非常漂亮的教堂里录音。那是座建于12 世纪的教堂,坐落于卡斯蒂利亚,在古老的西班牙那被城堡群环绕的地方,周围景色优美,非常私密。我们认识一个技术人员,已和他共事几年了。他来和我们一起录音,一切都在我们掌控之中。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