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朱哲琴,讲述了十年中的音乐探索之路,并介绍了最新专辑。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欢迎各位新浪网友,我是主持人赵宁。现在做客嘉宾聊天室是大家非常喜爱的歌手朱哲琴,欢迎你。跟我们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朱哲琴:大家好,我是朱哲琴。
主持人:说到朱哲琴,大家异口同声说能看到你的机会真是太少了,这次真是有幸在这里跟你聊天。
网友:距离你上一张专辑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你的生活仅仅是旅行和摄影吗?在音乐方面进行哪些探索呢?
朱哲琴:十年真是有很多旅行,但还是在做音乐,但是我花的时间比较长。因为也不想很勉强在一个时间段完成,所以每一个新的阶段有一个创作,如果不理想,又会停下来调整,或者是继续做。
新专辑泛亚洲 西藏从题材上不出现
主持人:也想提醒各位新浪网友,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我们聊天之外,还可以拿起手机,在移动中关注我们聊天的全过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我最近也看了很多媒体对您的一些报道,您自己也说前一段很长时间都呆在北非,又去了印度,进行了很多音乐之旅方面的活动,走过了很多地方。而我们又想起之前给我们很深印象的《央金玛》和《阿姐鼓》,西藏民族的风味更多一些,大家在想这张专辑是不是肯定要呈现出更多地域的音乐元素出来?
朱哲琴:这张专辑音乐上比较泛亚洲,亚洲不同的区域和一些音乐的元素,和一些音色,都会在这张专辑里,的确是比我们原来的“西藏”主题性的方向性的制作,在音乐跨度上会比较大。
主持人:但是西藏方面的音乐是不是也会出现在这张专辑里?还是不能够丢掉的。
朱哲琴:这次单纯从题材上来说不会出现,但是有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
主持人:我最近也看了您在印度游历时写了很多观感日记,也让我深深感动,虽然我没去过那些地方,但是从日记中能感受出那些地方的气息。这张专辑里是不是印度的音乐会有很多?
朱哲琴:也不是,这张专辑不是印度的音乐,但确实有很多音乐元素,跟亚洲区域包括印度也是有关联的东西都会在里边。
台湾版本先发 收录纪录片随笔集
主持人:赶紧帮我们的网友问一问。
网友(网名“今思堂”):我看了你深圳的演唱会,真的很棒。
主持人:还有
网友:新专辑是定在8月底发行,可是我怎么看到台湾地区已经有卖的?是不是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朱哲琴:台湾其实原定应该是在15日,但是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他们提早到现在,是不同的版本,因为台湾的版本集中了7首歌,会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包装,它是一个音乐和纪录片的专辑,同时放在一起。原因是这个纪录片会告诉很多关心我音乐的人,让他们了解我音乐的形成或者是我旅行的一些情况。因为你刚才说很多喜欢我音乐的人,可能他们对我的音乐和我平时的生活比较不了解,或者是我为什么要创作这种东西,他们不是很了解。
这次我觉得是把我的音乐行程,我在印度和亚洲几个国家旅行,过去走过所有的地方,重新把它非常真实地记录下来,它跟我的音乐创作是有非常深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整体的作品。虽然在北京这个版本晚一点时间才能看得到,但是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去拿到完整的版本。
主持人:我知道新专辑里除了有CD之外,还有纪录片的DVD。
朱哲琴:因为如果只听到CD,就像只有左手。
主持人:(笑)而且还有摄影图片集,包括你自己一路写的随笔,都会在里面,真的对于喜欢你的朋友来说,等待了十年也挺值得。
朱哲琴:挺值得留下来的一个版本,包括我自己去看旅行,包括旅行经过的东西,我写过的东西,真是没有想到很多我在这个过程里,在很多生活的过程里,其实有很多点和经历过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动人的。就是这些点滴影响了我以后音乐的创作,使我在我的音乐里、歌里面,把这些东西折射出来。
主持人:所以大家也特别期待,赶紧数数日子,到8月底的时候就应该能看到这张新的专辑,非常值得珍藏。当然同时大家关注……
朱哲琴:要记得去买。
主持人:(笑)记得去买,而且放在家里很好的位置珍藏起来,有时间可以看一看。
朱哲琴:这次的制作可能值得用比较高的器材去看,包括唱片去用比较好的盘去听。因为这次特别是纪录片部分由Kauffman操刀导演和摄像,就只看他的摄像,已经非常值得了。
和奥斯卡获奖者一起发现之旅
主持人:对,而且这次跟随你一起去四国音乐之旅的导演是非常厉害的,是获得奥斯卡的奖。
朱哲琴:是2005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奖和摄影奖。
主持人:跟他一起去旅行,应该说大家的眼睛都可以给对方做补充。
朱哲琴:和Kauffman纪录片的发现其实是一次发现之旅,我说的发现不单只是在音乐上,这个片子本身就是一个发现之旅。因为Kauffman住在美国,我跟他认识并不长时间,但是当我们谈到这个制作的时候,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在拍什么,我就说我也不知道要拍什么,我只是说这次只是走我原来走过的很多地方,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我希望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也不知道这个片子最后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去哪儿。我说有些路线是我很喜欢的,目前初步是按照这个路线去,但到哪里做什么完全是随机的计划拍摄,不是到每一个点要去做什么,比如采访谁、见谁、到什么地方去,其实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因为纪录片应该是真实的东西。就像以往旅行的时候,在出发的时候,并没有预期在那个地方能见到谁或者什么时间,可能能找到什么样的音乐。
这次拍摄有一点非常珍贵的是这次拍摄非常真,所有的东西都不是我们预计拍的,包括片中出现很多音乐家,和我沿途碰到的音乐,都是一些机缘,因为我们没有通过任何部门或者是熟人去预定这样一些拍摄,我只是随着我自己的心和每天的生活,泰戈尔有一句话:心无扬尘,让世界引领你。我的旅途充满这样的东西,只要你的心比较开放,一直在期待,每一天每一分钟会有不同的东西牵引你走进非常有意思的场景里。
在拍摄里,我和Kauffman一同都做到了,不是用非常刻板和预先设置的东西,而是非常完全尊重那个自然,把它记录下来。
在火车上加入歌唱
主持人:有一些让你特别感动的瞬间能够跟网友分享一下吗?
朱哲琴:挺多让人感动的时刻,比如我刚到德里不久,其实我们的行程,去的地方很多,转场也很多,这是我旅途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体现在路上。
第一次在火车上的时候,晚上很晚,我已经要睡觉了,然后我去洗脸、刷牙时,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不对。
主持人:怎么了?
朱哲琴:听到什么声音,我把我的毛巾、洗漱用品一放,一巴掌把Kauffman打醒了,我就走了,没有说任何话,我就沿着有声音的地方走,我推开一道一道车厢的门,从有空调的比较好的车厢,一直到没有空调,也不是软卧的地方时,一打开门,里面有两个印度教徒,他们都拿着乐器手鼓,在唱、跳,他们脸上的颜色也是印度教画的一些油彩,他们打扮得像圣人,穿橙色的衣服,橙色是一个很神圣的颜色,拿着手鼓在那儿唱。这一下对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就参与进去,听他们演奏,我们跟着一起跳。
当时很感动,觉得真是印度,音乐无处不在,他们根本没有预设到我们要来拍摄,或者知道我们在车厢上。这只是他们生活在一个很疲劳的旅途里自己自娱自乐的一个过程,但是刚好被我碰到,被我的耳朵听到,我就随着那个声音进去了。在那样一个夜行列车上,车厢里面的人就男女老少狂欢,对我来说非常非常感动。音乐其实是一个活着的东西,而不是死的东西,而不只属于某些作曲家和歌手,属于所有人。
跟着音乐前行
主持人:我看到你日记里写到路上有很多印度小孩子拽着你,你们一起唱歌,到他家里面听他家里的演唱。发现你这一路真是不断地在音乐中间,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
朱哲琴:这次很有意思纪录片的创意其实是创盟的负责人许晓峰的提议。因为我离开歌坛已经有十年,爱乐者可能很不了解我的情况,我又带来一张对听众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音乐,刚好他在策划这张唱片出版的时候,就想我们会宣传这个唱片,但是任何其它的方法都不相适应,把你安排在活动里唱歌或者是玩游戏,这样的东西绝对跟我做的东西非常不一样。他说不如你把自己同时要做的东西就还原出来、记录出来,这样可能对你的听众和其他人是一个媒介,让他们了解你这些年的生活,你音乐的生活和创作的影响是什么样。在后来这个行程完成的时候,我蛮感谢许晓峰在一开始安排这样一个东西。因为我平时的生活其实很怕被记录,我也很怕感受摄像机的存在。我原来的旅行其实也没有说每一个旅行为音乐做什么,我只是喜欢旅行,沿途听到音乐,也认识到朋友,也看到古迹。在出发的时候,我们就设想,一直觉得这些东西都影响音乐,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是一个音乐家的旅程。当我的行程结束的时候,我再回去看我所有拍摄的东西,它的确是个音乐之旅。其实我所指的音乐,是当音乐家在玩音乐,有时是所有的声音,其实是潜移默化。其实有时我都没有意识到,我一开始是被一个祈祷声召唤,早晨4点钟就上了船。其实我两点钟才睡觉。因为一个祈祷的声音,四点钟就上了一条船。
其实看回那个片子的时候,我回来必须说,这个片子完成的确是一个声音的旅行、音乐的旅行。
主持人:我真是已经不行了,好想早点看到(笑)。而且很多朋友想知道十年之后再做的这张专辑,就你自己的体会来说,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是在改变?
朱哲琴:随着我对十年的生活和旅行的扩大,经过很多不同的地方,我觉得这十年是一个心灵的旅行,也是一个眼睛的旅行,也是自己内心和见识的一个时间。随着视野的开阔,我在音乐的语言上不像以前的专辑,是在西藏或者是什么区域,这次不是有某一个区域,而是在亚洲很多的音乐元素的手法和元素基础上进行创作。
(编辑:李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