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杜江霍思燕:“罗曼蒂克”可能是最后一次合作

2016-12-21 08:55:16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作者:派翠克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说,这部电影里三个故事之一就是“童子鸡”。杜江在片中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20161221085632267.jpeg
图/伟子

   
  采访者:派翠克

  受访者:杜江、霍思燕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说,这部电影里三个故事之一就是“童子鸡”。杜江在片中就扮演了这个角色。用霍思燕的话说:“是一个男生,比较年轻的,年龄小的,要通过这个童子鸡传递出很多电影他想表述的一些信息。包括葛大爷那个角色年轻的时候,也是十几岁,就到上海滩,他可能有些传递。他第一次见到杜江就觉得很适合。”


  银幕下,杜江的眼睛显得格外大,确实透出一种懵懂少年的感觉。而与之相反,霍思燕则在戏中扮演了“童子鸡”爱上的一个女人。为了支持自己的老公,她甘当绿叶,仅仅串了几场戏。


  除了和霍思燕的几场戏,戏中杜江对手戏最多的则是王传君。身为上海人,王传君讲上海话演戏毫无障碍,反而让杜江显得有点犯难——虽然是在上海念书,但是和不用顾忌台词的对手演戏,实在挑战不小。但两人休息时,杜江无意间的一句“传君你脚怎么这么大”被导演直接放到了电影里。


  戏外的夫妻在戏中演情侣,杜江说:“我们会利用自己生活中我们现有的这种关系,这种情感来去参与到创作当中,但是呢,就像思燕说的,也必须冷静的按照每一个独特的角色去进行分析,我不能让大家看到的是杜江和霍思燕在电影银幕上在演故事,还是要看到那个人物。”然而当天感冒的霍思燕却咬牙告诉记者,这应该是两人最后一次在银幕上的合作。


  不管是不是真的就此两人银幕不再相见,杜江觉得,能用《罗曼蒂克消亡史》作为两人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倒显得非常值得骄傲。


  采访实录:


  王中磊婚礼上认识程耳 杜江成“童子鸡”合适人选


  记者:先问一下两位是如何接到了这个剧本?


  杜江:我们和程耳导演认识,其实按照戏里有一句台词特别贴切,葛大爷说“你的电影我都看过,我认识你,但你不认识我”我很早就看过程耳导演的《边境风云》,当时就很被这个导演的才华所倾倒吧。很巧,我和思燕去参加朋友的婚礼。


  霍思燕:中磊。


  杜江:中磊哥的婚礼,导演也去了,在这个婚礼上我们第一次认识的。后来导演就发出了关于电影的邀约,那我们看了剧本之后也,我觉得超级喜欢。


  霍思燕:因为导演那时候跟我说,说看完,第一眼看到杜江,觉得他适合他电影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叫“童子鸡”,是一个男生,比较年轻的,年龄小的,要通过这个童子鸡传递出很多电影他想表述的一些信息。包括葛大爷那个角色年轻的时候,也是十几岁,就到上海滩,他可能有些传递。他第一次见到杜江就觉得很适合,这样。


  杜江:她今天生病了。


  记者:这个角色觉得演起来是不是会有一些难度,要说上海话,而且要演的是一个小马仔?


  杜江:我觉得技术环节上的东西都比较好操作,好实现,语言是一个问题,从来没拿上海话演过戏,甚至生活中也没有讲过上海话。虽然我有在上海上学的经历,但是这的确是一个挺大的挑战。但是我觉得,这些技术环节都好克服,更多的是投入到那个情景当中去,尤其那个时代的一个人,足够独特。这是要下功夫的地方。


  好在导演我很信任他,就像我刚才说的,早就听说过程耳导演,他很有审美,这让我很踏实,所以把自己交给他就好了,没这么多的顾虑。


  记者:思燕觉得,杜江这次演的这样一个,可以说是乡下的纯情少年,来到这样花花世界,还要其实是在里面童子鸡吗,其实还是要破处的这样一个经历,你觉得他演的如何?怎么评价?


  霍思燕:我觉得他的表演非常好这一次,让我很意外。我都会觉得他拍完这个电影,可以以后去,可能会有更多的导演欣赏他。这一次他的表现,一开始的那种少年的那种状态,导演很喜欢。而且他在,你看那个海报上也是,他吃着饼就可以把人杀了,吃着煎饼吧,就把人杀了。


  杜江:对,其实戏里我是吃着煎饼,拍海报就没找到煎饼,结果买了三张饼。我也问过导演,为什么要在海报里大家都在摆造型,我在吃饼。导演是觉得这样很酷,我也觉得挺喜欢的。


  为杜江霍思燕甘当绿叶 希望观众看到角色而非夫妻档


  记者:因为这次好像听说思燕在里面的戏份其实不算特别的多。


  霍思燕:对,我是杜江的一个给他来演绿叶的。他那个人物我还是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可能在所有的影片,以往的影片中出现的比较少,而且也能感觉到导演从拍摄他身上,导演自身就能找到很多灵感,这点是让我非常骄傲和开心的事情。


  所以在拍摄起来也非常的顺畅。我们两口子在这个戏里面主要表达的可能是罗曼蒂克多一些,就像我的旗袍一样,比较色彩比较浓烈,情感也比较浓烈,这样的一个演出吧,就是部分。


  记者:两个人的对手戏多吗,因为最后我看到那个片子的版本里,两个人的对手戏是只有一场的其实。就是拿着钥匙到了楼上,思燕在里面等待着你,所以真的拍摄中,大概有多少场对手戏?


  霍思燕:应该你在影片里看到的,应该都是在的吧,吃饭呀什么的,那些没了吗?有的,你记错了。


  记者:电影里演对手戏和平常生活中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杜江:当然还是很不一样的。哪儿不一样,就还挺穿越的吧,毕竟在(咳嗽)我被你传染了吧,毕竟穿上那个年代的衣服,发生这样一个独特的故事。那当然我们会利用自己生活中我们现有的这种关系,这种情感来去参与到创作当中,但是呢,就像思燕说的,也必须冷静的按照每一个独特的角色去进行分析,我不能让大家看到的是杜江和霍思燕在电影银幕上在演故事,还是要看到那个人物。


  记者:这次演完这个《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后两位还有继续再在银幕上合作的这种打算吗?


  杜江:不好说,我俩没特别就是去规定,或者说定这就是最后一部或者是怎样。但我是,我今天发布会上还说,如果这是我们最后一部出现在大银幕,或者任何形式一起拍戏的话,我会非常骄傲的,因为把这个最后一次交给程耳导演,交给《罗曼蒂克消亡史》。如果命运是这样的话,那它就是最好的安排吧。


  霍思燕:告诉你三个字,不会的。


  杜江:所以后来我有说吗,再说吧,所以这不好说。


  记者:令人期待,其实今天跟程耳导演聊天的时候他说了,说《罗曼蒂克消亡史》本身就是三个故事,其中一个重要的故事就是《童子鸡》,所以他来请你出演这个人物角色的时候,有跟你说过,你其实是一个,是三条线索主要的一个人嘛?


  杜江:也没有,其实我觉得也是在不停的拍摄当中,因为导演本身他是剧作者,剧本是他写的,小说也是后来创作出来的。可能边拍摄会有更多新的灵感进入到他的身体里,慢慢慢慢形成了这样一个一条线索吧,我觉得是这样的。在最初当时就是交代的比较简单。


  记者:所以这个角色是慢慢在拍摄中才丰富起来的?


  杜江:对,是的。


  天太冷霍思燕拒绝探班杜江学上海话被打击


  记者:拍摄中谁在剧组呆的时间比较长?


  杜江:我。


  记者:思燕会去探班?


  霍思燕:没有我戏我不去的,好冷啊。


  记者:当时是在哪儿拍?


  霍思燕:上海吧。


  杜江:当时我们上海、天津,天津你都没有去过。


  霍思燕:我去了呀,我上次发烧就是在天津发烧的,然后就今天。


  杜江:上海、天津、北京,三个地方拍的。


  记者:在天津主要是完成那些戏份?


  杜江:天津主要完成的是,你应该看过片子,你知道有那场茶楼谈判的戏,是在天津完成的。


  记者:好像是室内。


  杜江:实景拍摄的


  记者:拍摄之中,思燕不去探班,会不会觉得有一些思念啊或者什么这样的?


  杜江:那当然,但是还好。因为电影嘛,就是去的时间都会比较集中,所以说,也还好。


  霍思燕:不想我喽?


  杜江:想想想,好思念啊。


  霍思燕:我不想,我都不想。


  杜江:思念的无法,难以拍摄。


  霍思燕:哈哈哈哈。


  记者:导演好像只让你们的故事停留在了1937年,所以有问过导演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吗?没有再继续后来的故事?


  霍思燕:其实你可以看导演的小说啊,那里面有很大的章节讲童子鸡,后来的他。


  记者:但是电影里面就只停留在那个点?


  杜江:他选择停留在那。


  霍思燕:其实你看了电影,我们没有看。


  杜江:他选择停留在那儿,一定有他的意味,总要给观众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至于王子和公主是否是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这个故事一般都不会再往下讲了。虽然我在戏里不是王子,她也不是公主,那,你是我的公主。所以他有他的选择吧,还是要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记者:上海话好学吗?


  杜江:不好学。


  记者:每天大概得训练多少个小时?


  杜江:她,好几个月吧。


  霍思燕:我没有那么笨啦。好几个月里面的好几天。跨度比较长,这个戏拍摄的时间有点久。我说,我北京人说上海话不好听。


  记者:垮。


  霍思燕:我倒是敢说,但是他就说,说得像日本?


  杜江:她一说我说你快闭上嘴吧,别说了,什么呀。因为我是在?


  霍思燕:老打击我。


  杜江:我在上海上过学,我虽然说得也不好,但是这点就是我个人比较讨厌的地方,我听得出来,我能听懂,但是我也说不出来,说不好。她一说我觉得这个哎呀,确实是很难啊。当然想想也是很难,因为思燕北京人。所以对她来说很不容易。


  和王传君搭戏有负担片外比脚大被用进片中


  记者:其实剧组专门准备了上海话的老师,每天跟着练,还是说照着录音在纠正自己的读音?


  杜江:都有。


  霍思燕:我觉得我照着录音师学不会的,我后来其实老师的帮助还是进步了。


  杜江:嗯。


  霍思燕:才完成了那样一下子的拍摄。


  杜江:因为老师也是从事表演教学工作的上海人,他也有方法的。那个录音听过来,她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录音在说什么,所以更无从背起。


  霍思燕:其实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下就五个小时就过去了,就一直在念。然后后来说一看几点了,饭都没吃,五个多小时,我说哇,我说了这么久啊,还?


  杜江:不行。


  霍思燕:还挺好说的。


  记者:在这个戏里面,其实杜江还是比较占便宜,因为跟王传君搭戏,他是上海人。他是说上海话说得很标准。


  杜江:对,如果你要讲这个台词上,我觉得并不占便宜,因为他是上海人,所以他更不重,就是可以忘掉这个台词本身,专注于自己的表演上,那我还要想着上海话怎么说。当然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因为我们俩是同班同学,他也会告诉我这段话,生活化用上海话会怎么讲。


  记者:在说上海话的时候,还要专注于表演,基本上当时是同期会录还是后期会做配音?


  杜江:同期也要录,你不能胡说,因为即便是后期配的话,嘴型也会有问题。所以同期的时候就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很多时候NG是因为上海话的原因。但导演也会告诉你,不要太拿个当负担,毕竟我们还有后期配音的这样一个手段,更专注于自己的表演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跟程耳这样特别作者化的导演合作,你觉得合作起来有没有什么需要磨合或者怎么样的地方?


  霍思燕:我觉得一个导演能不能懂他自己的演员,或者一个演员能不能理解导演他所要的,或者有足够的配合,我觉得是天意来的。这一次我觉得杜江跟导演合作的磨合就很好,他们好像很聊得来,然后对于彼此的表达也都很明白,也很彼此受用对方的这些东西。


  杜江:对,就是我和他只聊,尤其在拍摄的时候,你可能感觉程耳是一个很意识流的导演,很多想法,很多感觉他会跟你讲这个。其实他的这些东西我都明白,所以我们只探讨技术环节。


  霍思燕:人物表达。


  杜江:我们只探讨形式。我只要知道你的形式,我大概就能知道你想在这个形式背后的东西,那么如果有偏差,他也会过来调整,但多数情况下我和他还是很契合的。所以说拍完戏也成为了特别好的朋友。最重要还是信任,他也信任我可以,他信任我,他知道我信任他,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刚才闫妮姐说自己的角色本来其实王妈,是现场根据她的状态,改成了王妈这个角色的。不知道两位在戏里面,有没有现场根据两人的状态重新加上去的这样的戏份?


  杜江:我和思燕的戏份比较固定,可能只有在个别台词的拿捏上会有变化,我和传君的戏,有一些事新编出来的,比如说预告片里面比脚大脚小,那完全是在现场开玩笑的时候,哎,这个挺好的,用上海话怎么说啊?就把它演出来,记录下来。


  记者:当时你们俩在现场比脚大脚小这种,使用上海话在念吗?


  杜江:就是我们俩站在那儿,因为很多东西你不穿上那个服装,站在那个场景里,你是很难发现到一些独特的地方的。我就说了一句,哎,传君你脚怎么那么大呀?我们就在那比了比,正好摄影机也架在那。当时可能导演需要我们在那呆着的时候一个状态,说要做一件什么事情,说那就探讨这个事情吧。


  记者:这个电影我看完了之后会很清楚地感觉到,有一些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不管是陆先生也好,或者袁泉演的吴小姐。我不知道导演在跟你聊你们俩的角色的时候,有说过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历史上的谁谁谁,或者这样的手法来演这个剧吗?


  杜江:应该没有。他也很信任我们,让我们通过我们的理解去诠释这样一人物。


  (实习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