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剧照
深作欣二曾在70年代带来一个经典的黑帮犯罪系列“无仁义之战”。这个系列对之后的日本以及港台黑帮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除了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之外,影片还点出了黑社会的生存之道,那就是——无仁义,无道义。这两个词也是《毒战》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影片以一个黑色的结尾带来无尽的绝望。这绝望就好像熔掉的沥青,渗透黏连着主人公的命运,并夹杂着宿命式的冷感,让你的心也跟着陷进去。
《毒战》是一部很怕剧透的电影,因为影片就是靠结局时人物行为的转变带给观众冲击。它推翻了我们在之前对角色形成的认识,从而带来内心的震撼。影片从一开始就用各种细节为观众构画了角色的基本形象,古天乐饰演的蔡添明虽然是个毒贩,但是他态度诚恳,积极认罪,并主动配合警察办案。尤其在第一次见哈哈哥的时候,还有一个积极掩护公安卧底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会让观众觉得这个人并非穷凶极恶,他是真的想戴罪立功,并协助警方一举围捕大毒枭。而之后的情节进展也进一步深化了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认知,并开始让大家喜欢上这个角色。因此,当这个角色在最后一段突然出现态度大转变时,我们才会觉得非常震惊。反复枪击女警、利用儿童做掩护以及不惜牺牲兄弟也要逃亡等冷血行径之后,你才会发现之前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的认知除了角色的有意伪装之外,还有观众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我们希望他是一个渴望改过的好人,可他却仅是一个无仁义、无道义的冷血毒贩。
选择古天乐出演这个角色也是本片的一处妙笔。从他以往出演的角色来看,大多是一些正义的警察、善良的市民,都是一些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正派角色。因此观众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他是一个好人,即使是坏人也会改过自新。所以影片前面的很多迷局都得益于他的固有角色形象,使之很轻易就被观众接受。这恰好与之前《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汤唯的角色相对,汤唯在那部电影里的角色是反固有形象的,结果却让很多观众难以适应。而古天乐在《毒战》中的角色同样是反固有形象的,却成为迷惑观众的重要砝码。什么时候该变,什么时候不变,这就是导演使用角色的独到之处了。
在这个无仁义的人物背后,还有一种宿命式的深深绝望。这是银河电影的灵魂,带着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力感。古天乐机关算尽却仍要被孙红雷的临终一铐,拖着尸体艰难前行带来深入骨髓的冷。这是全片最好看的一幕,它让影片在打打杀杀之后有了点情绪上的升华,并让你重新打量古天乐这个角色。你会发现整部电影中他的态度其实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求生。只要能够求生,他可以出卖兄弟,可以枪杀警察,甚至自断手臂,这种强烈至极的求生欲望本就是很有张力十足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回忆开头那个他制毒工厂爆炸、妻子和她的两个兄弟死在当场,只有古天乐一人得活的故事。或许事情并没有他描述的那么简单,真的仅是一场意外么?以他的性格这很可能又是一起求生事件。
在杜琪峰以及他的银河电影作品谱系里面,《毒战》算不上出类拔萃的佳作。只是作为杜琪峰第一部试水内地的警匪题材合拍片,这部电影确实有其独特的意义。即使其中仍有很多不完满的细节,它在当下的内地警匪片中仍是少见的。如何在公安与广电的双重审查下游走,如何不触碰底线又保证影片的可看性,这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无论如何,影片最终得以成功拍摄并上映。而捕杀大聋小聋以及结尾的街头大战都成为全片的亮点,这里除了杜琪峰最擅长的枪战戏场面调度之外,更大贡献在于:让我们了解原来公安干警引发的警匪大混战也可以这么惨烈、这么悲壮、这么写实,可以一路鲜血,可以各种横尸街头。被拉下神坛之后,也让他们更沾人气。
当然,这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这种真实能够延续下去,并更加大胆,最终打破坚冰。
(编辑:么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