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陈可辛的电影中多多少少的流露出一种对于邵氏电影的怀旧气息。2007年导演的《投名状》翻拍自邵氏1973年的那部《刺马》;2011年导演的《武侠》有点向1967年王羽主演的《独臂刀》致敬的意思;而这部由陈可辛监制的《血滴子》同样翻拍自1975年邵氏何梦华版的同名电影。27年之后,同一个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导演的书写下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邵氏何梦华版的《血滴子》故事情节简单明了,采用较为传统的单线叙事,以陈观泰饰演的血滴子为中心人物,描写他从一开始忠心于血滴子到最后的反叛过程,影片的主要矛盾焦点在于血滴子内部的分崩离析,而淡化了整个大的政治权利背景。在本片中,影片的故事虽然整体上承袭了之前版本中的故事架构,但是却将故事重心由之前探讨血滴子的醒悟反叛转向现在对于血滴子在新旧时代转换中这一职业悲哀宿命的探讨,更多的牵连到政治权利背景和各种关系的牵连纠葛。
较老版影片,本片人物关系稍显复杂,呈现出一组三角对立关系:以天狼(黄晓明饰)为首的牧人帮;以海都(余文乐饰)为首的朝廷密探和以冷(阮经天饰)为首的血滴子。以天狼为首的牧人帮与朝廷对抗,希望建立一个所有人可以和谐共处,没有阶级之分的理想国度,我们可以称之为“革命派”;以海都为首的朝廷密探则是自始至终都效忠于清朝,忠心不二,我们可称之为“保皇派”;而以冷为首的血滴子起初效忠于朝廷,之后却被朝廷遗弃,心中的信念开始动摇,我们可称之为“中间派”。这三种力量关系相互牵制,此消彼长,构成了影片故事发展的动力。
作为“中间派”力量的核心冷,这一角色被赋予了双重矛盾。一方面他肩负着血滴子这一神秘组织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他又与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皇上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同盟关系。所以,当皇上要求铲除血滴子时,他面临着一种两难的选择:到底是选择昔日共同作战的兄弟友情,还是无条件的效忠于圣上?而这时,形象酷似耶稣的天狼成为冷的拯救对象,一步步的对冷实施拯救。天狼先是告诉冷终有一天你会把我杀死,然后同化掉冷的同伴穆森,继而在危难之中救助了冷,让冷看到了一个没有杀戮、没有暴力、没有阶级之分的世外桃源,最后冷在洋枪队的一片炮火之中取得了天狼的首级,献给皇上的同时又将天狼的思想传递给皇上,一方面表示了对于皇上的效忠,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对于天狼思想上的赞同,导演通过这种折中的处理完成了对于这种双重矛盾的一种心理缝合。
血滴子本属于清雍正皇帝为了铲除异己、打压汉人而设置的一个秘密组织,龚额(王羽饰)便是血滴子最早的统帅,血滴子得以不断发展壮大。而到了年轻的乾隆即位之后,却表现出了与父亲雍正对待血滴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许,产生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正是由于二人对待新鲜事物的不同看法所致。相比雍正皇帝,年轻的乾隆皇帝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外国的洋枪大炮更有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在影片中,乾隆帝将血滴子换成了火枪队,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血滴子的悲剧宿命是冷热兵器交替时期,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一种必然选择。从起初被权力所洗脑,忠于朝廷,成为权力的杀人工具,到中间对于权力的怀疑、觉醒,沦为最后成为权力的牺牲品,血滴子命运的转变可以看做被权力所异化的人物命运的悲哀。所以血滴子由见不了光的鬼魂变成被遗弃的棋子。
在老版故事中,影片用了大量笔墨来着力描写那个能够杀人于百步的“鸟笼型”血滴子,这有点类似于莫言在其小说《檀香刑》中所提到的一种刑罚: 阎王闩。影片反复展现这种“鸟笼型”血滴子的杀人方式,可以百步之内取人首级,现在看来虽然情节简单得有点过分,但也是酣畅淋漓。而在新版的《血滴子》中,随着CG技术的发展,导演以一种类似电影《武侠》中的“微观镜头”来展现血滴子在杀人时内部机关运作的细微动作,更具现代感与时尚感。导演并没有在影片中过分的去展示这种杀人工具的威力,而是去着力表现这群见不了光的鬼魂的悲哀宿命。但是,导演在进行这种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时,过分的沉溺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无法自拔,多重的主旨导致叙事上的严重混乱。很显然,这次“旧瓶装新酒”的翻拍算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并算不上成功。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