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中国舞协舞蹈培训学校常务副校长朱显峰,教师韦立、唐苑应台湾体育大学舞蹈系邀请,参加在台为 期6天的“舞蹈教育新视野——舞蹈治疗、海峡两岸舞蹈教育现状与展望”的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美国舞蹈治疗师协会注册督导级舞蹈治疗师、认可动作 分析师、香港大学行为健康教研中心署理总监何天虹博士;美国舞蹈治疗协会认可的舞蹈治疗师、台湾台安医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杨琇玲以及台湾草屯疗养院职能 治疗师洪莹慧博士等对“舞蹈教育新视野——舞蹈治疗”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舞蹈治疗”,最早发源于现代舞。1940年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位现代舞教师
Marian Chace被邀请在华盛顿DC的一家圣伊丽莎白医院开始带领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跳舞,这些患者多为二战时期的退伍军人,在Chace的带领下,这些人开始 重新与他人有了接触。“舞蹈治疗”在早期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和拉班动作分析理论极大影响,现代舞、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和拉班动作分析成为了舞蹈治疗最初的运 作基础。20世纪60年代,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merican Dance Therapy Association)成立。上个世纪80年代,“舞蹈治疗”就已经由原台湾师范大学舞蹈教授、原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舞蹈科主任、新古典舞团创办人 刘凤学博士引入台湾,近年在台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何谓“舞蹈治疗”?根据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的定义,“舞蹈治疗”是一种运用身体动作的过程作为媒介的心理治疗,其目的在 于增进个人情绪、认知、身体以及人际关系层面的生理、心理活动过程的整合。“舞蹈治疗”强调两个主要的立论基础:一是情绪和身体的相互连接性;二是创造力 能够促进心理的健康。舞蹈是人类及动物的本能,是舞蹈治疗沟通的媒介,通过一定的表达、创作过程,或者象征意义(祭神、庆典)来获得艺术、美感经验。“舞 蹈治疗”认为身体与心理是可以交互影响的,改变其中一方即可以引起另一方的改变。身体不仅能记忆生活经验,身体的动作也反映着性格与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可以透过动作而建立,以身体动作作为改变的媒介,实现创造力及自身疗愈本能,从而达到艺术、美感经验的治疗价值。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舞蹈治疗”日渐被大众熟知和接受,随着实证医学的盛行,脑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镜子神经的研究 发展,为舞蹈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来自香港大学的何天虹博士分享了她的实证经验:一个从3岁开始选择性失语的10岁小姑娘,在“舞蹈治疗”的治疗 下,逐渐打开了封闭的心灵,从简单的笑声,到完整的词句,“舞蹈治疗”帮助这个小女孩打开了和他人交流的一个通道;一个抑制不住总是揪下自己头发的、有暴 力情绪、导致头皮严重受损的小男孩,在“舞蹈治疗”下,渐渐放松了紧握的拳头,执拗的动作也渐渐放缓,“舞蹈治疗”慢慢让小男孩的心灵得到了舒畅和温暖。 台湾草屯疗养院的职能治疗师洪莹慧分享了她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奶奶,通过“舞蹈治疗”重拾生活自信和快乐的经验,使这个老人走出老伴离去的阴霾,正确面对 生老病死,健康、开心、珍惜地过好每一天。
冯双白从东亚传统舞蹈的“礼、节、伎”谈到了现今中国的舞蹈教育现状,也谈到由于现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和 价值观缺损,例如缺乏信任感、情绪管理失控、自卑、抑郁症、狂躁症等人格疾病的产生。他认为,反思社会现状,舞蹈是否能为社会、为全人类提供一些帮助,如 何把象牙塔里的舞蹈还原给社会大众,也许“舞蹈治疗”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方法。
“把舞蹈还给百姓,让大家共同快乐!”说出了“舞蹈治疗”一个重要的目标:增进自信、自我价值感,增强适应环境的技巧、问题解决的 能力,促进人际关系改善;降低忧郁、生气、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促进个体的表达性、自我觉察、社交技巧和自我的身体意象;最终达到身体与心理的互动和一致 性。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舞蹈治疗”可以作为一种保持健康、促进身心整合以及开发自我潜能的身体工作模式。借由自由的舞动与表达,在身心的互动中,打破僵 化和习惯,创造出新的能力与独特的自我风格。从临床的领域来说,“舞蹈治疗”涉及到医院的精神科以及老人安养中心、疾病防治、治疗康复中心、特殊学校等, 可以对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老人痴呆、忧郁症、儿童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等进行有效干预和积极引导。
这次“舞蹈教育新视野——舞蹈治疗、海峡两岸舞蹈教育现状与展望”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学术上的理论研讨,更像是一次对人类精神层 面的人文关怀。“每一个人都有舞蹈的权利”,开启人的潜能,在自发性的动作中体验、反应、思考、分析,让“舞蹈治疗”无论是对医学的临床病人还是我们每一 个普通人都进行一场极具艺术美感的心灵按摩吧。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