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中国的著名舞蹈家张均 曾七次赴印度取经

2009-12-07 16:10:5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莫德格玛

  七赴印度取经

  印度的舞蹈,在世界上是很著名的,其影响力也辐射到世界各国。新中国成立后,张均同志作为新中国的著名舞蹈演员曾七次赴印度取经,学习舞蹈。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80年,第三次是1982年,第四次是在1987到1988年。张均这4次赴印度“取经”,从印度的民间舞蹈到学会了整套“婆罗多”和“卡塔卡利”、“卡塔克”、“曼尼普利”、“奥地西”、“库契普迪”、“莫赫尾亚特姆”等七大派印度古典舞蹈。1980年张均与舞蹈学校刘友兰同行前往印度古拉吉特邦首府啊默达巴德的达尔帕纳艺术学院学习。平均每天学习15个小时以上,三个多月的时间学完“婆罗多”、“库契普迪”、“莫赫尾亚特姆”三大古典舞蹈,通过了“婆罗多”舞的结业考试,领取了毕业文凭。返国之前,她在印度进行了汇报演出,该学院的院长萨拉拜依夸奖她说,“她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学来了我们十年的舞蹈课程”。

  因为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其间我曾收到过张均从印度发来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她的一条腿因车祸骨折了,腿上的石膏打到膝盖,不能动了,我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同志劝她回国休养,她不想因伤间断学业。她靠另一条腿和双手,拄着拐杖前往学校,在课堂上用手比划着韵律跟着学,寻找舞蹈的感觉,尽可能地把动作节奏记住,同时作好课堂笔记。此举让学校的老师很感动,怕她到学校的路途不便,老师专门赶到她的宿舍为她补课。因为她居住的环境非常艰苦,住的房子没有窗户,空间特别狭小,她考虑到老师太辛苦,仍然还是自己拄着拐杖前往学校,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她的老师比朱·马哈拉杰称她为:“石头女人”。我读完她的来信,非常感佩。张均苦读了两年,她获得了达尔帕纳艺术学院的学位。

  回国后,她见到我还幽了我一默:“小玛,你这个北方佬夏天不能去印度,气温高达50摄氏度,20分钟鸡蛋可以烤熟,你要是去了也会把你烤熟的,你信不信吧……”张均认为印度文化博大精深,仅仅一两年远远不够,接着在1986年、1993年、2003年又分别飞赴印度进修,累积起来将近五年。她的几赴印度,被印度主流媒体誉为舞蹈界的“印度取经”。

  张均作为新中国当时屈指可数的东方舞蹈表演艺术家,也是中国东方歌舞团舞蹈的开拓者。她七次出入印度掌握了印度六大派舞种,后来又增加了“莫赫尾亚特姆”舞派。从与各大艺术流派艺术家相识开始,她以自己的表演艺术获得了印度三届总统的接见和赞誉。

  张均从印度古典舞蹈到民间舞蹈再到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日本等国舞蹈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她在客观上成为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7年张均因癌症再次做了手术,我赴肿瘤医院探望,问她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她劈头的第一句就是,周总理在东方歌舞团组建前后重要讲话需要告诉大家。我深知亲历者对历史的回顾是真实可贵的史料。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提议,请她在适当的时候,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把那些亲历的历史讲述给所有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如果现在暂时不可能,我请她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一次说一两件事,由我做笔录,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

  我眼见她一次次化疗和手术,把这段历史讲述下来,恐怕力所不能及了。于是当即把自己手头两本书稿搁置起来,开始操办整理收集张均与东方各国舞蹈艺术交往学习的资料。当然,我自知热情有余能力不足,只好找王昆大姐商议,请她为这本书撰写序言,还把前来采访我的记者介绍到张均处,请她向报界讲述周恩来总理与东方歌舞团成立的一段历史。

  周总理派她去学习东南亚舞蹈

  在谈到学习东南亚舞蹈时,张均说,在1954年万隆会议闭幕不久,文化部组织的新中国第一个文化代表团赴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三国访问。临行前,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代表团成员,并指示说:“你们去不光是要介绍我们的文化,也要学习人家的文化。”张均回忆说,“这次出访中,幸亏带领舞蹈队的戴爱莲先生要求严格,几个月里,我们学会了两台外国歌舞”。1955年,中国文化代表团返回北京,很快组织了一场晚会,并在中南海紫光阁向周总理汇报。翌日,我们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这就是新中国第一次的东方歌舞表演,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东方舞蹈艺术。

  1957年,张均随同苏加诺总统来华访问的印度尼西亚舞蹈团在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周总理指示北京舞蹈学校派出两个人随团学习。张均成了人选之一,这意味着张均要放弃向苏联专家学习的机会了。她很不情愿,事情传到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派秘书把张均接去谈话,转告她,这是周总理下达的重要外事任务。张均说,“那一次,我带着愧疚的心情一个人提着箱子赶赴沈阳,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印度尼西亚舞蹈团在广州举行告别演出,张均和于海燕同台表演了刚学会的印度尼西亚荅厘舞。

  1957年,泰国艺术团来华访问演出。张均陪同泰国艺术团三个月中,开始感受到东方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NextPage]

  1957年7、8月份,印度代表团访华,张均主动找到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请求随印度艺术团学习。张均的成名代表作就是在这次随印度艺术团学到的。1962年1月13日东方歌舞团正式成立,建团演出晚会正是她表演的印度独舞《拍球舞》。

  东方舞蹈班的形成

  在广州与印度尼西亚歌舞团告别演出时,张均和于海燕同台表演荅厘舞的情景很快报告给苏加诺总统,他得知中国如此尊重被印度尼西亚视为国宝的荅厘舞很激动,于是向周总理建议,要以他的名义选派四名专家来中国专门教授,周总理欣然接受这个建议并再次把这项任务下达给了北京舞蹈学校。该校于1957年11月6日专门招收学习印尼荅厘舞的学生,并确定“东方音乐舞蹈班”在北京舞蹈学校正式成立。记得当时是学生指标20名,音乐、舞蹈各10名。任命张均为第一任带班老师。

  学习表演荅厘舞必不可少的器乐是甘美兰乐器,这批铜制的乐器重好几吨,作为苏加诺总统的赠品随印尼专家一同运抵北京。东方歌舞团的东方舞起步于印尼荅厘舞,印尼专家授课为期一年。按原来计划邀请印度专家来授课,后来因两国关系突变,专家没来成。随后,戴爱莲校长就用从前访问印度时带回来的婆罗多舞蹈的教材讲解,张均在一旁示范。把以前在印度学过的舞蹈节目重新整理出来,再从其他团体出访亚非国家时学来的节目中收集整理出来,就这样让舞蹈演员们掌握了十个国家不同艺术特色的歌舞作品,直到1960年请来了缅甸专家,情况才有所改变。

  1960年底,张均带领东方音乐舞蹈班在新侨饭店进行汇报演出,当时,新侨饭店是接待外宾的饭店,外国艺术团来华访问演出就住在这里,这里也是文艺界比较熟悉的地方。张均说,“我们很奇怪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开场前,我们听到幕布前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们从舞台边幕掀开幕一看,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和文化部、对外文委领导都到场来了”。

  演出结束,周总理面带笑容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说:“专家教得好,你们学得也好,不久我要率团去缅甸,你们都随代表团一起去!”张均等演员们喜出望外,这时才醒悟当时一系列学习东方舞蹈安排的意图。赴缅甸之前,对外文委的主任张致祥特意提到了“东方音乐舞蹈班”,张致祥要求她们把所有相关的服装、道具、乐器等全部带上。

  历史将会记住新中国的文艺外交1961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缅甸仰光出席了中缅条约互换签字仪式,此次出访随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及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共400人,文化代表团200人,其中由总政歌舞团、云南歌舞团、东方音乐舞蹈班三个部分组成。

  在仰光最大的广场举行了大型开幕式,在这个开幕式上,以张均为首的“东方音乐舞蹈班”12名师生表演了两个缅甸舞,上半场表演了一个群舞,后半场张均和赵世忠表演了《缅甸古典双人舞》。让当时亲历者记忆深刻的是,当张均和赵世忠表演结束向观众鞠躬谢幕时,缅甸吴努总理拍着手边鼓掌边站了起来,紧接着,旁边的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也站了起来,顷刻间,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

  持续的掌声雷动之中,我国外交部随团礼宾司的同志跑到台上,告诉我们,“应吴努总理的要求,周总理让你们再演一遍”。美联社当即发了演出盛况的信息,这个消息传遍了世界,缅甸的各大报纸在显要的位置刊登了张均和赵世忠的大幅照片,并称她们是“来自中国的缅甸公主和王子”。

  1961年1月4日周恩来总理从缅甸返回国内之前,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举行了盛大告别宴会,邀请了各国驻缅甸外交使节参加。当晚“东方音乐舞蹈班”的师生共12人,表演了14个国家的舞蹈节目。每演到哪个国家的节目,该国的大使便举杯向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敬酒致谢,其中还包括一些当时对我们还不太理解的国家。晚会的气氛极为融洽。

  当晚宴会结束把客人们送走后,周恩来总理特意把400多人留下,高兴地说:“我不知道我们还有这个家底。你们这些娃娃起到了我们外交家起不到的作用。这个事业一定要发扬光大。”张均在一个多月以后才得知,周恩来总理在从缅甸回国的专机上,与对外文委主任张致祥又一次谈起了东方音乐舞蹈班的演出,并提出了将东方音乐舞蹈班扩建成东方歌舞团的设想。

  1961年2月19日晚,东方音乐舞蹈班在缅甸巡演结束,回京后,周恩来总理委托陈毅和夫人张茜邀请她们来到紫光阁共进晚餐,在晚宴上,陈毅副总理宣布了组建东方歌舞团的决定。[NextPage]

  来自全国各艺术院团的尖子演员

  东方歌舞团于1962年1月13日宣布正式成立,除了东方音乐舞蹈班的20人以外,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选拔了一大批全国艺术院团的尖子人才。当时被任命为艺术委员会主任的王昆、从中央歌舞团调来朝鲜族独舞演员崔美善、从新疆调来维吾尔族独舞演员阿依吐拉、从内蒙古调来蒙古族独舞演员莫德格玛、从云南调来傣族独舞演员刀美兰等构成了东方歌舞团第一批台柱子,真是人才济济。

  陈毅副总理代表周恩来总理出席了建团典礼,并明确指出,东方歌舞团的主要任务是:创作表演中国优秀民族的民族民间歌舞;学好学像亚洲、非洲、拉美各民族优秀、健康的民族民间歌舞。

  1976年开始恢复东方歌舞团建制以来,张均的工作重点转向了培育东方舞蹈继承者。我和阿依吐拉、崔美善在舞台表演艺术方面,承担了大量的演出活动,1978年,随中国艺术团赴美国访问演出,我们三位各自的独舞表演一炮打响,得到有世界影响的“纽约时报”、“美洲华侨报”、“华盛顿报”等主流媒体的赞扬,变成了中外驰名的“东方三绝”。

  那个时候,在舞台上我们在每一个艺术环节上取得的胜利,都对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产生了应该有的、独特的影响力。在新中国的国际交往中,东方舞蹈塑造的美好形象,令世界看到了新中国与全世界进行友好交往的愿望。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