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文学艺术无不表现感情。苏联伟人文学家高尔基曾精辟地指出,文学就是“人学”。就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也可以说就是“情学”。凡属文学艺术范畴的各种艺术形式,唯有在“人”的情感方面不断地向纵深开发,才能走向繁荣,取得发展,否则,它将日渐枯竭,最终被时代所遗弃。
我们在舞蹈理论的探讨中经常强调“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是就总体上而言,并不是绝对如此)。的确,舞蹈善于抒发感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出现舞蹈,常常是在用文学、歌唱、口语都不足以表述其真情实感的时候,才手舞足蹈起来,倾泻出浓缩在心头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所以说,舞蹈艺术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最高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上,十分注重采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诸如“缘物寄情”或“借景抒情”来抒发各种复杂的感情,并予以浓墨重彩地渲染。近几十年来,我们在舞台上经常看到的一些有关“花、鸟、鱼、虫”和表现自然景物题材的舞蹈作品,就属于这一范畴。
五十年代人们一致赞赏的《荷花舞》,就通过一群婷婷玉立的少女,象征着娇艳美丽的荷花(衬托以长裙下的荷花盆架),她们以轻盈的步伐(圆场步)在微波潋滟的湖水中飘浮、荡漾……宛如一首抒情诗,沁人心肺。舞台上无水似有水,无花似有花。再配上诗一般的歌词:“蓝天高,绿水长,荷花朝太阳,风吹千里香。祖国啊!灿烂辉煌,象那荷花止开放。”委婉迷人的音乐,伴随那高洁典雅的形象、油画一般的图景,使我们感到祖国山河的秀丽,人民生活的安祥,通过“缘”荷花之“物”,表露了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理解,它还饱含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真是情景交融,令人神往!
我们所见到的蒙古族的《鹰》舞,除以鹰的矫健形象象征蒙古族人民的强悍性格外,还以鹰在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形象,显示了蒙族人民豪放大度的感情;同时,在虚拟地表现鹰与蛇的搏斗中,又寓意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给人们以真、善、美的倡导。
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的获奖作品,傣族双人舞《追鱼》,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金鱼拟化为人,借鱼之形,抒人之情,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傣族老人和金鱼嬉戏的场景,既富有浓厚的生活趣味,又具有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把人与鱼交织在一起,似在水中,又处岸边,也在陆地,显示了它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给我们以极大的美的愉悦。
拼从独舞《春蚕》的艺术表现中,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李商隐的一句名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不仅使“蚕”的形象具有了文学性、哲理性,更深刻的是,揭示了社会结构的主体—人的生存价值,借用春蚕的形象,寄离了一种高尚的情操,隐喻着“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自我栖牲精神。
此外,在根据古曲《高山流水》所提供的深邃意境而创作的三人舞《高山流水》中,舞蹈家以自己丰富的想象,由两个男演员象征“高山”的形象,由一个女演员代表“流水”,通过他们刚柔相济的舞蹈,流畅自如的调度,以及娓娓动听的音乐,把人们带入了山重水复,飞流直下,千回百转的意境。 样,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演意向,以其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美的魅力,不胫而走地步入了观众的心田,使人们的视觉与听觉也同时张开了联想、想象的双翼,飞向了祖国的高山大川。这种任人们自由徜徉的境界,正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高山流水》所以能激发人们感情上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恋恋之情,主要是依靠舞蹈和音乐自身的艺术形象所创造的意境,充分揭示舞蹈艺术美的本质,使人们的精神境界获得高雅的陶冶。
在舞蹈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中,引人入胜的意境,是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意境,即舞蹈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交融化合。它运用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方法,创造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意境包含着主观意念与客观景象两个方面的因素,并要求两者的相偕相融。因此,意境是指一部舞蹈作品的整体而言,它既包括整部舞蹈的艺术构思,情景描绘,也包含由于这种独特的构思而引起的美感效果。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情与景,情与景相融合而创造的艺术形象才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在这种形象之中,寄寓着超于形象之外的“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意味深远的境界,或者说,只可体味,难以言传,这就是意境之所在。但是,对舞蹈来说,任何意境的体现,都是由直观形象而诱发的。高尔基说:“艺术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舞蹈是由形成一定体系的经过美化的人体动作姿态,通过有节奏、有组织的变换,以其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揭示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所展现的生活形象,要求具有直观的、具体的、生动的并能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们从直观印象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唤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启迪和教益。
在我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也常见假借某些道具来共同完成舞蹈形象的塑造,如汉族民间舞蹈中多以扇子、手绢、长绸等来传情达意。这也是一种象征性的“缘物寄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持道具是为抒情,为抒情而借用道具。这是我国某些道其舞蹈的基本特点。根据民间舞(秧歌)创作的象火一般热烈的“红绸舞”,就是借用红绸象征火炬。它所创造的形象,象征着新中国人民内心的感情,象火一样地熊熊燃烧起来了。舞蹈通过男女青年欢快、奔放、挺拔、舒展的“秧歌舞步”,“火炬”,变为“火龙”,上下翻腾、左右旋舞……共同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以情、开认神的完美统一,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进而以特殊的艺术语言—舞蹈形象,向全世界宣告: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民苏醒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样,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序幕中,舞蹈家巧用扇子这一道具.创造了葵花向阳、人心向党的生动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当我们欣赏这些舞蹈时,正是由它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外延的情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触发了我们的想象,并漫游在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意境中,体味其情趣,享受其美感。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