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演出活动 舞蹈知识 舞蹈家 舞蹈评论 人物访谈 舞蹈摄影 编导日记 舞蹈视频 编导 舞蹈音乐 舞蹈家杂记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舞蹈《天地之上》品

2007-09-02 14:58:48来源:    作者:

   

作者∶罗斌

 

      中国自古就有“袖卷长空"、“气吞万里”、“白发三千丈”的骚人传统,自老、庄、屈子、三曹、稽康、李白、文天祥至今,揽物抒怀、风骨峭拔、“高处不胜寒”者,苍茫无限!据说这就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所在,支撑了华夏文明五千乃至上万年的痕迹。 云南,总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冲动”地带,更是一个时常唤醒春梦,用超卓的天资和本能的丽质撩拨心情、鼓荡生命的地方。“彩云之南”,一个令人难以琢磨的雅号,地分五色、域分五方、人分五种、天分五行,哪就冒出个“彩云”的“南边”,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显然只存在于天地之上,流连于放浪无羁的人心了!只有那里,才是“天人相谐”的一方“净土”,带着“极乐"世界的遐思,飘渺中,构成一番澹然、坦荡的“澄怀味象”,不经意问,印证了中国艺术精神。

     《天地之上》(以下简称《天》剧),2 0 0 5年中国舞蹈“荷花奖"的舞蹈诗金牌作品,乘“彩云之南"的五色魅力,假《云南映象》搭建的云南文化平台,再次创造“轰动”效应,实现了一种觅得“真经"、找到自我的“突破”。这是一个沟通天地、人神的奇思妙想,是中国文明“反观”、“内省”的当下自觉,是舞蹈学人的思维刻意,更是云南文化的内涵提升。 文化发现,是《天》剧的一大特色。观心、观情,正是这“文化发现”的主旨。题材、主题的取舍,决定了荡气回肠的舞目主意。在《天》剧主创者的“创作札记"里有这样的心绪——“到达云南,才发现云南是不可到达的……云南是一个地方,一种颜色,一种味道,一种高度,一种精神,甚至是一种境界”;在《天》剧的解说词里有这样的“故事”——“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带着这样一双眼睛,我在那一天,遇见雪山。雪山也在看我,好像有话要说,却总是欲言又止。我索性哪里也不去了,就这样盯着它看,脸上带着微笑。

     雪山脸一红,终于开始说话了……”;在《天》剧的“正文"里,充满了神人交合、山水交织、天地交泰的和谐:天神爱上了织女,灵人在傩祭中解密人类的缘起、生命的初衷,白头仙翁让雪山小憩,涌动了三江公主与雪山王子爱情的不归路,经幡是风的翅膀,羊皮鼓是心的脉动,迁徙的沉重遮不住天官的狂欢,目瑙纵歌导引出孔雀的欢欣,当火把将世界燃起的那一刻,生命在空灵的天幕上画了一个完美的符号,于是便有了天上人间亘古不绝的交流,千秋万代始终如一的跋涉,彩云之南见证了这一切!从主旨到主题,从作者到文本,从人到物,贯穿无二的是那一份感怀日月、亲近自然的“朝圣”之心,一种打破界域、超越时空的思维求索,一种文化贯之以身体的灵魂锻造,最终期盼的是一种“心灵大发现”的感动和谋求文化质感的过程,而更多的,则是升腾而上的云南文化神旨所应拥有的品级和地位的发掘,因而成就了《天》剧——一个“高端”文化探索的品性。应该说,这种宿求是合理的,也是基本实现了的。所以,才有了相当多的文化认同。

     文化感觉,乃《天》剧再一大特质,因为其中包含了编导思维的“创造性视点"。毋庸质疑,《天》剧的艺术气质,在于学理意味,在于编创者的“秀骨清像”。正如总编导张建民的个人气质——一种温文而不失壮阔、典雅而不乏情韵的气度,俊逸中透出率性;而重要者,在于一种文化分析的目光,一种不竭思考的锐利。《天》剧的创作,没有编导惯常的“双人舞"影,亦无其谙熟的古典舞、芭蕾舞构成,相反地,俯拾皆是充满田野露珠味道却又经过编导变异与归并了的舞台民间舞,一种全新观念统领下的“新质”,冒险与创造共瞻的艺术精神显而易见。尤其群舞的伸张,强化了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成为全篇的“亮点"。这在本体乃至本质上契合了民间舞蹈的文化意蕴,而编导的个性化创作,又使这本体产生了一个新颖的“案例",让观者强烈感受到一股“刺鼻"的文化味道,浓烈、甘醇,沁人心脾! “风的传送”、“迁徙的氏族”、“孔雀之舞",其风韵,其性格,其形态,其感觉,都是鲜见的。“风之舞”将响板与藏族踢踏的节奏完美结合,在“张建民式”的绸带的策动下,鼓噪出“经幡”的意蕴,矩阵式的构图与强力切分的节奏,“同构”了浓重的民族信仰和丰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方式与性格,特殊! “羊皮鼓舞"是编导的“原创",他在舞者的右臂上绑一只鼓键,再让舞者以左手掌为槌敲击鼓面,左右交替的节奏以心之脉动为据,由弱而强渐次地凸显力度,最终实现形式内蕴的感召,使“鼓舞心声"的意向和境界得到了极大的张扬。

    综观整部作品,气度恢弘,情深意长,诗意盎然,耐人寻味,充满文化挖掘的味道,而又立意高远,定位和结果基本上是一种观念领引下的“高端文化产品",学术气质鲜明。应该说,《天》剧在艺术个性与文化特征的结合层面走出了一条合理的路。值得一提的,还有《天》剧的结构。云南文明,一条亘古及今的生命轨迹,在“大写意”的表述下,体现出灵性的状态;章节之间,一条贯穿线索的“一气呵成",使惯常的单摆浮搁的舞蹈诗结构家道中落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完整性"特征。

    刘福洋们的表演是有“亮色"的,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师生们的表现是尽职尽责,甚至是’“可歌可泣”的! 《天》剧的历练为他们构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平台,从此他们“长”出了胆量! 当然,任何事物总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天》剧亦然。因学理成分较重,理性意味过多,难免有伤激情四溢的民间文化属性,因而会使作品显得“火候”不够,内敛多些、率性少些,秩序多些、激情少些;结构流畅度固然是优长所在,但一些带有强烈文化底蕴的“焦点”,如民俗性的内容,“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等开掘还不够“深"。然而这些,都无伤大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尚可不断精进,以求“精品"的实现。

    天地神人的和声,成就了《天地之上》的运道,但愿这份“天作之合"能有一个更加美妙的前景!

 

     (编辑∶杨阳)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