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陈菲
被访者:成君忆
牛郎织女传说最初的意义,是人们望着黑夜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乞巧,以各自闪亮和彼此照耀的方式相亲相爱。到唐宋以后,却被改写成了一对旷夫怨女隔着银河的坚贞相守。凭借《水煮三国》成名的作家成君忆在其新作《牛郎织女》中还原了这个故事的本来面目,在解读文化经典的同时探索人生与爱情的真相。成君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与郭敬明的《小时代》是反向而行的道路。在成君忆看来,《小时代》的火热在于它制造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幻梦,但却缺乏文学应当具有的启示价值。以下为采访实录:
成君忆
“牛郎织女”真正的文化内涵是自省
记者:您从一位经济管理学领域的超级畅销书作家跨界翻译界,现在又尝试写小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尝试?
成君忆:其实,在我这里是没有边界的。我不认为我一定要做到某种身份的边界约束。作家也好、管理学专家也好,包括我的文本、论文也好,小说也好,这当中其实是没有边界的,很多时候我会把边界(故意,甚至谈不上故意)自然而然地擦掉。首先,从小我就是一个文学少年,后来变成文学青年,然后文学这条路一直跟着我,然后进入管理咨询领域,文学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所有的叙事,也许是经济学的道路或者管理学的道路,文学性的叙事一直都在,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我所有的作品,我认为它的本质都是文学,只是内容不同罢了。
记者: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您写了一个传统的故事。读过以后,发现并不那么简单。
成君忆:这本书的书名是欠缺一些琢磨的,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家喻户晓,所以人们很容易对它熟视无睹。人们会说,啊,那个故事我知道。但我们真的知道吗?我们自以为了解它,但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事实上,“牛郎织女”是一种文化,它有一系列的异文版本,各种异文版本里面的故事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的文化内涵。
我们不了解“牛郎织女”,不了解七夕节,它和现在年轻人所说的情人节是两回事。今天讲的情人节,更多是一种性爱上的需求,是求爱者向对方赠送礼物表达需求的节日。但牛郎织女文化和七夕节表达的却是一种自省。七夕节是一个传统民俗,里面有那么多活动,包括“乞巧”。没结婚的女孩为什么要乞巧呢?是因为希望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变得贤惠,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妻子,一个家庭的好主妇,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勉励和期许。所以牛郎织女文化的含义,指向的是让男人成为好男人,让女人成为好女人。
牛郎织女发生地是武汉
记者:您将故事地理半径被定格在武汉周边,是让读者能够有亲近感吗?
成君忆:“牛郎织女”是发生在武汉的历史故事。很有意思是,武汉人并不了解当地的历史。大多武汉人的历史记忆,可能是从近代才开始的。近代以前武汉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是没有的。还有一些学者会说到盘龙城,但武汉的历史远远超过盘龙城。在盘龙城旁边的东西湖区,就出现了几个文化遗址,码头潭文化遗址和约食墩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年代在5500年—6500年前之间,比盘龙城要早三千年。从那个时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牛郎织女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一直都在传承,直到人们渐渐遗忘。
女儿让我懂得“爱”
记者:很多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牛郎每次角色转换,都会有一系列的内心挣扎和矛盾,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困惑。
成君忆:说一句实在话,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长大。什么是长大?就是懂得爱。以我的父母为例,尽管他们已经七八十岁了,但就像没有长大过一样。他们那一代人,过得很恐慌,总是需要别人来关注、帮助、同情、安慰,所以不能够很好地关爱他们的儿女。在很长时间里,我和我妹妹都对此感到非常痛苦。但自从有了我的女儿,我忽然之间明白了什么是爱与责任之间的奥秘。是女儿让我成长为一位父亲,让我懂得如何无条件地爱她。“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字,它照亮了我,让我看到内在的光明,让我不再怨天尤人,而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什么是内在的光明?就是心里亮堂,就是我们常说的明白人,一眼就能够看到真相,并因此有智慧、有勇气、有担当。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恐慌、恐惧、错乱,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真相,在黑暗当中的人是没有办法成长的。我们以为“黑暗”是一个邪恶的势力,但其实不是,它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刚才我谈到我的父母,当我了解到真相的时候,就开始对父母有一种悲悯,觉得他们这一辈子过得非常不容易。小时候的苦难经历使得他们内心充满了惊恐,让他们变得复杂,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贫乏,另一方面是一个又一个孩子的诞生,这个责任让他们感到畏惧。他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所以也没有办法给我们答案。但是现在,当我能够了解真相,我回过头去,我就能够对我父母充满了怜爱。他们经历过一个苦难的人生,到老年的时候,我作为儿子,应该给他们一个光明的尾巴。
《牛郎织女》,成君忆着,东方出版社出版
最美乡村女教师因为接受不幸而懂得爱
记者:书中说到牛郎的姐姐,让我想起那个“最美乡村女教师”。您是想释放怎样的价值观?
成君忆:我没有去释放什么价值观。我只是描述一个过程。跟其他类型的小说的叙事方式不一样,我觉得要去叙述的是事实,而不是情节。所以,这本书的重点不是情节,而是事实。
你说到牛郎姐姐的故事,并且联想到那个“最美乡村女教师”。这个女教师的经历很坎坷,被人贩子卖到山村,成为一个农民的床上用品和家庭劳力,后来在代课老师的任上成为“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真的是很了不起。最让我感慨的是什么呢?就是尽管她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但她却懂得爱她的孩子们,爱她的家人。当记者去采访她时,她想到的是要保护她的家人。她本来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她却懂得爱。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无论是多么不幸的生活,只要我们接受它,我们就会懂得爱。
牛郎姐姐的价值也在这儿。她的人生最初也是不幸的,但后来她接受了她的生活,生活也因此显现出幸福的本质。
现代人的婚姻观变得自私
记者:在现实的爱情婚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值不值得”问题的讨论,您怎么看?
成君忆: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爱情经济学》。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经济化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社会。换一句话说,历史上的爱情婚姻,跟今天是有区别的。
从前在武汉,在武汉周边的农村,人们谈婚论嫁,婚前可以讨价还价,可以要彩礼,但是整个婚礼却有另一种价值取向。从两家开始决定订立婚约,双方的价值取向是:女方家人会告诫女方,以后怎么过日子,如何孝敬公婆、善待丈夫,所有主题都导向结婚以后如何做一个好女人。男方也是这样,要告诉这个男孩如何做一个好男人。但我们现在似乎已经丧失了这种文化上的自觉,从开始恋爱直到结婚以后,都纠缠在一种混乱的惯性思维之中,那就是:“我嫁给你值不值得”。
现在的文化中难有“牛郎织女”式的价值观体现,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变了。我们的文化变得自私,男人要求女人是好女人,没有想过自己;女人要求男人是好男人,也没有想过自己。我们忘记了爱的真意义,忘记了责任与担当。
郭敬明的作品没有启示的价值
记者:和你提倡的价值导向很不一样的有很多,比如郭敬明《小时代》。你怎么看待郭敬明?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和写作?
成君忆:首先我要坦率地说,我从来没有看过郭敬明的小说。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对他真的没有一点兴趣。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我是看过的,感觉不好。我得承认,我与郭敬明不是一路人。
从前有个杂志采访过我,用的标题是《成君忆:功利社会的逆行者》。你看,我曾经是一个所谓的名人,现在变得越来越普通,泯然众人矣。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好事,当我变得越来越普通,我也变得越来越安宁、丰富,我觉得这就是生命的祝福。我得到的比以前多得多,但这些不一定能够用钱来评估。我坐下来跟你聊天或者晒太阳的安详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你没有办法估算出这样一个下午值多少钱。
郭敬明的《小时代》,可能迎合了社会上某些人的价值观,能够哗众取宠。他把一个老板的生活说得如此奢侈,为某些贪婪的人制造了一个幻梦。很多人喜欢,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毒品一样的刺激。但是它是有毒的,我不需要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花几年的时间做个调查,看看郭敬明的那些读者究竟是哪些人,郭敬明的那些作品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我们谈到文学,文学的价值在于启示,郭敬明的作品没有这样启示作用。郭敬明的作品就是“毒品”。而这个世界似乎也需要“毒品”。
(编辑:葛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