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琦 刘莉芳
斯宾塞·约翰逊写了11本畅销书,包括《谁动了我的奶酪》。他就没想过要写孤芳自赏的深奥书籍。他的写书过程类似销售服务:大规模邀请读者试读,根据读者的意见进行修改。2009年11月,斯宾塞的简体中文版新作《峰与谷》由南海出版公司引进中国内地。为新书造势,斯宾塞第一次来到中国,并在北京接受本报专访。
11月的北京提前入冬,寒风暴雪,气温降至零下。
11月的全球经济依然深陷危机,没有好转的迹象。
11月,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Johnson)的新作《峰与谷》适时出版,似乎想要告诉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在低谷时自处。他说这是巧合,并非事先设计。他也坦言自己也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依然兴致勃勃。
斯宾塞写的书几乎每本都能畅销。《一分钟经理人》销量1500万册;《礼物》占据《纽约时报》2004年畅销榜第1名;最火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全球销量超过2600万册,2005年被亚马逊网站评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图书”。这些数字宣告着:这个正统医学院的高材生、心脏起搏器的发明者,成功地完成了“弃医从文”。
“写读者想看的书,而不要只写你自己想写的书。”这是斯宾塞自己的总结。但肯定有大把人不同意,英国作家西里尔·康诺利(Cyril Connolly)就说:为自我而不是迎合公众的写作,要胜于迎合公众而不是为自我的写作。”[NextPage]
不过显然,沉迷于自我世界的写作并不是斯宾塞的路数,他不断创造畅销纪录的秘诀,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倾听读者的意见。这被他叫做“倾听的系统”,完全是消费社会的逻辑——因为读者买单,所以读者说了算。
每次新书发行之前,他都会组织大规模的试读,邀请读者提前阅读书稿并提出意见。如果读者不愿意买书,那就说明书本身还不够好;如果很多人提出相似的意见,他会立刻修改;如果读者一看完立刻就想拥有一本,他就知道这本书可以发行了。即使在《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为畅销书之后,他依然会按照读者反馈进行修改,其美国版已经再版13次。“作家不可能知晓一切,如果稍微谦虚一点,打开耳朵去倾听,也许书就能卖得更好一些。”
这次的新书《峰与谷》也不例外,经数百名读者试读之后,它被修改了4次才得以正式出版。而斯宾塞构思、写作这本书的过程,耗时则长达20年。这本书被他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之一 —其他两部为《谁动了我的奶酪》和《一分钟经理人》。书的内容仍是他最擅长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轻人向老者的求教,讲述人们在面对人生高峰和低谷时所必须采取的态度:“人生都是起起伏伏,不要总是被这种起伏所控制。
斯宾塞的书畅销,但他本人却很少露面。2009年的法兰克福书展,是他第一次和自己的国外出版商见面,也第一次把他带到了中国—一个不吃奶酪但看《奶酪》的国度。
此次来华,来自夏威夷的斯宾塞衣着单薄,冒雪参观了白云观、法源寺,他说他想去看看其他游客领略不到的北京。记者问他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他脱口而出:“糟糕的交通。”但随后又说,陪同的翻译、随行的记者以及清晨在公园里跳舞的人们都让他对这里的人印象深刻。他对东方哲学充满好奇,他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从东方取经的西方人。”
B=《外滩画报》
J= 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
平和比侵略更有力量
B:为什么要写《峰与谷》?你的灵感来自哪儿?
J:灵感来自于我自己情绪的低谷,也就是当我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以前总是从一个高峰跳到另一个高峰,尽量避免落入谷底,这让我觉得自己聪明极了,但随着年纪增长,我渐渐明白那些谷底其实是出人意料的好时光,可以从中学到教训。于是我就开始好奇低谷的意义,如何度过低谷才算是智慧的……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们在低谷时会变得恐惧,这会让低谷持续更久,而在高峰时又会变得傲慢、自负、失态,很快便会从高处掉落。我以前也听过这些名言,但我从来不信,直到我接受了这种观点,我就准备好去迎接一个有起伏的人生。
B: 《峰与谷》写了一个少年从一位长者那里获得启示的故事,但人们似乎总是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聪明,这个过程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教导。你怎么看?
J:对于那些关注自我成长的人来说,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聪明,但我认为挑战在于如何更快地学习。之所以我会尽量保持书的简单,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尽可能在年轻时就能学会。如果有阅历丰富的长者指导我们,何乐而不为?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那也是傲慢。我很敬佩东方智慧当中的谦逊,人们应该更谦虚、更热情地去学习。
B:当你自己的生活遇到困境的时候,你怎么办?你会向谁求助?[NextPage]
J:我现在就处在人生的低谷,面对很困难的处境。在低谷时快乐,在高峰时平和,别太拿自己当回事,明白一切都会过去、都是短暂的,这是我希望和读者分享的。
B:身处逆境,总可以奋力一搏、东山再起?
J:倒不是像拳击手似的去搏斗,被打倒之后一定要站起来、打回去,那是我以前的想法,但我现在不这么想。我现在的想法是:我被打倒了,但我会好起来。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获取力量,平和比侵略更有力量。
B:新作《峰与谷》与你之前的作品有何联系?
J:我想它们是互相联系的。主旨相似,但表达方式不同。同时,我认为大多数人都知道我在书中所说的道理,但大家都忘了去运用它们,所以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们是很好的提醒服务,去提醒大家那些我们已经明白但尚不确定或已经遗忘的道理。
只会埋头工作的人,总是不快乐
B:作为心脏起搏器的发明者之一,为什么你想要开始写书?
J:当我还是一个医学院学生的时候,我周围的许多人都没有心脏病,并不需要去医院,但去医院工作之后,我发现许多病人会因为不同的病灶经常生病。于是我很好奇为什么有人很少生病而有人经常生病,我开始听病人们讲述,我发现他们都持有相似的悲观态度,抱怨他们的父母、儿女、朋友,也抱怨政府、法律。我逐渐发现是糟糕的心情让他们整天病怏怏的,人的心态极大地影响着健康状况。于是,我决定不去照顾那些已经生病的人,我想去寻找一种方式提前帮助人们调整心态,使他们不再生病。我开始读书,和其他医生、学者交流,并开始学习哲学和心理学。
另外,在行医过程中,我发现人们并不喜欢听从建议,而更愿意听故事。那些阅读忠告的人并不会有太多改变,他们只会去找另一本提供忠告的书来读,所以我不写提供建议的书,而是写故事,让读者自己根据书中的故事,来决定他们要不要从中汲取教训。丘吉尔曾经说过:“我喜欢学习,但我不喜欢被人教导。”我同意,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说教。我想我还是个医生,只是不再按照传统的医治方式行医。
B:为什么你几乎每写一本书,都能成为畅销书?
J:你是很少几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我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不问。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断倾听和修改。没有哪个作家会有连续11本畅销书,我也没那个本事,我的诀窍就在于倾听,并且持续改进。首先,很多人觉得这项工作很累,永远也没个完,但我不管多麻烦都一定会做到最好;其次,如果可以把它改得更好,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倾听是有趣的,我总是很好奇自己漏掉了什么、怎样可以更好。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游戏。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快乐的,那么写作它的时候也应该是快乐的。
B:有人会批评你只是为读者写作,而不是出于自己的灵感,你怎么看?[NextPage]
J:当我和作家朋友们聊天时,他们也会问我为什么如此成功,他们当中有很多是非常有才华的,但他们并不爱听别人的意见。如果你只为了自己而写,那么许多读者不会看,而如果要写一本读者愿意读的书,便要去聆听,去询问读者的意见。当然,你也必须诚实于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讨好别人。既要让读者满意,也要让自己满意,这需要平衡。如果仅仅是为了流行而创作,也不会成功。
B:你其实在给两类人写书,一是普罗大众,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峰与谷》,二是经理人,比如《一分钟经理人》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J:其实并不只是为经理人所写,而是给所有上班族。之所以要给他们写书,是因为生活与工作是人们生活中的两大部分。生活中可以使用相对抽象的哲学,但工作必须要实践,要有结果,不然便会失业。如果能将二者融合起来,那么便能轻松驾驭它们。我喜欢东方哲学当中的“阴阳”,在西方,我们习惯把两者分开,一边积极一边消极,但在东方,两者是共存的。要平衡学习与玩乐,最成功的人士总是既能做好工作又能玩得开心,那些只会埋头工作的人,总是出人意料地不快乐。
B:你的书被许多企业、组织用作教科书,有人认为这只能让员工们安于现状,而不能给他们每天重复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
J:所以我认为这些书的成功要归功于读者。比如说,很多公司开除员工时,都会送他们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有些人会说“谢谢,这会让我的下一份工作受益”。有些人会因为收到这本书而感到生气,“你们怎么能这么对我,坏人!”他们都是对的,但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讨厌这本书的人可能再去找份工作会很困难,因为他们是带着愤怒进入人才市场的。他们当然有理由生气,也许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糟糕的经济状况导致公司不得不裁员,但如果感情用事便会伤害自己,因为没有人会愿意雇用一个愤怒的人,然后他们会更生气,觉得世界对他们不公平。以前,当挫折发生时,我总是说“这太不公平了”,很多人都是这样,但如果转换一下思维,人生就会变得好起来。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