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闻的媚俗化与娱乐化

2010-08-05 15:55:08来源:《世界文艺》    作者:

   

作者:黄劲松

  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体的竞争可谓愈演愈烈。电视“老大哥”的局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早已被打破。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的重压下,为了多分“一杯羹”,媚俗化、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在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也尤为严重。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体的主要节目形式,也是各类信息发布的主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信息的主渠道。如果对这种现象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势必给城市电视台的发展带来恶果。 

  电视新闻类节目媚俗化、娱乐化的主要表现 

  1.漠视苦难和死亡、缺少人文关怀 

  无论是俄罗斯别斯兰人质危机事件,电视节目号召观众通过短信竞猜到底有多少人死亡,还是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遇袭,选择中国工人遇害的袭击者。都是新闻娱乐化、媚俗化发展到极致的表现。把新闻当竞技,把死亡当游戏,这是某些新闻工作者的失职,更是某些媒体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如果受众看待死人就像看待感冒病人一样,多而正常,那么受众就不会在乎,也就会失去起码的同情心。还比如:杨丽娟事件,媒体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恶意炒作,以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理,而对弱者没有半点同情之心,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知。 

  2.打着“三贴近”的旗帜,报道低俗 

  有些媒体和记者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受众,一味地认为车祸、犯罪、婚外恋、色情、丑闻等才符合“三贴近”,才是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度使得某些栏目成了车祸报道站,婚外情专栏等。当然,报道车祸、犯罪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媒体过了“度”,就会使报道陷入低俗。比如:某知名城市台在报道一名刚被从人贩子手中解救出的少女时,不是关心女孩在被绑时的苦难遭遇,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而是过多地让女孩讲述受侮辱时的情况,以刺激受众。 

  3.法制意识淡薄,侵权现象屡有发生 

  有的对未成年人不加保护,有的对案件的嫌疑犯直接以犯罪分手相称,甚至对涉嫌卖淫的女青年用尽侮辱词汇等等。笔者认为:报道时,媒体和采访对象首先是平等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采访对象,无论他是未成年人、名人,还是罪犯,而不应该为了某些私利侵犯他人的权益。这一点,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真相调查)栏目就做得比较好。有些报道涉及到未成年人时,首先经过当事人同意,之后以马赛克处理,充分保护了未成年人的隐私。 

  4.以故事化为借口,滥用现场镜头 

  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吸引受众,无限制地滥用现场镜头。比如某新闻节目报道车祸,现场镜头之充分、描写之细致令人毛骨悚然。还有一条新闻报道两村民因家庭琐事打架,镜头也是长时间对准两人打架的过程,甚至还对一方当事人受伤的地方加以特写。这让人不禁怀疑,电视节目是不是在宣传暴力,教唆犯罪7现在不少电视新闻节目中,滥用现场镜头的现象已如洪水般泛滥。 

  新闻媚俗化、娱乐化对城市电视台的伤害 

  新闻节目在许多观众看来,都是真实可信的,主新闻栏目更是传递着党的声音,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什么<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这足以说明电视新闻节目是传播面最广、受众最多、关注率最高的节目形态。面对权威不可动摇的中央电视台,以及齐头并进的省级电视台,如果城市电视台对新闻节目媚俗化、娱乐化不加以重视,势必给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城市台带来更大的伤害。 

  1.对媒体公信力的挑衅。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一些媚俗化、娱乐化的情节使得真实性往往被忽略了。甚至有些媒体为了抓新闻眼、兴奋点,“抢”受众,在有些事实还没有调查清楚时就急于将新闻发布出去,而等到真相大白时,受众才明白此前的报道居然是媒体的“猜测加愚弄”。久而久之,受众就会对媒体产生怀疑,当媒体报道新闻时,受众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个报道是真的吗”? 

  2.削弱媒体的竞争实力。 

  比如:几年前,某两家电视台同时报道了一则农民工跳楼事件,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中把跳楼人和围观者刻画得惟妙惟肖,主持人语气也是调侃的、奚落的。而另一家电视台则对跳楼者跳楼的原因立即展开了调查,并派出多组记者,立足于解决问题,走访了民工,采访了有关部门,不仅促成了这位民工问题的解决,还将拖欠民工工资这一普遍性问题的严重性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由于报道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受众最终选择那种,这也是媒体竞争的结果。 

  3.受众的不断流失。 

  对于媒体来说,受众的不断流失就意味着自己生产的产品消费者越来越不买账了。媒体受众的流失是建立在前两点的基础上的。虽然有些媒体不断地对受众以媚俗化和娱乐化的报道方式进行“轰炸”来提高收视率,但受众的免疫力也在不断增强,一旦受众对有些媒体产生了怀疑,认为它不能代表党和人民的声音,受众就会自觉地选择一些权威的媒体。 

  如何修正新闻中的媚俗化和娱乐化? 

  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为社会主义媒体,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个“祸福论”其实就是为我们的舆论导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科学界定“低俗”概念,旗帜鲜明地划清“低俗”与大众文化、与“三贴近”的界限。 

  2.对电视新闻节目严格把关,坚持平衡的原则。 

  新闻工作者和媒体作为“守门人”应对受众负责,严把质量关,坚持平衡的原则。新闻报道并不是因为有了娱乐化才有可视性、趣味性、大众性,不能本末倒置。适度的娱乐化只是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和趣味性的一个手段而已,不应该因此低俗化、庸俗化,漠视新闻的本质和社会效应。更不能把一条新闻夸大其词,不问真实性只求震撼力,或者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专门挖掘别人的隐私,这都违背了新闻的本质与价值。 

  3.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应坚守职业道德,肩负起治理媚俗化和娱乐化的责任。 

  对于新闻来说,真实是生命,也是不可突破的防线,而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电视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责任。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媒体道德底线。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和媚俗化,确保电视新闻从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泛娱乐化、媚俗化进行改正。 

  电视新闻节目不可媚俗化、娱乐化。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城市电视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街头巷尾的小事,真正的“三贴近”还包括国家大事,以及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提高收视率不能仅靠危言耸听、媚俗,而是要真正从大局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赢得受众的认可和喜爱。这样的电视新闻才是人民的新闻,这样的媒体也才是受众最终选择的媒体。 

    (编辑:罗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