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兵
虎年春节前夕,佛山组织1000对恋人,将在春节那天当众热烈拥抱亲吻,似乎春节正在时尚的脚步下变得年轻;在北京,圆明园管理处筹备了首届皇家庙会,春节似乎又在传统的包装下复古。虎年的春节当天正巧赶上西方情人节,洋节在中国受热捧的当下,中国人对春节的热情丝毫未减,而这次中西节日的对碰,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春节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层出不穷的新花样,让春节年味变淡了,还是象征着春节正以新的面孔复苏?(2月9日《南方日报》)
近年来,年味淡了的声音可谓是此起彼伏。民俗学者甚至说:“春节是中国头号非遗,正极力申遗。”但在笔者看来,并不是什么年味淡了,而是我们过年的方式变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餐,唏哩哗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爷,灶爷高兴好话说上天!小孩小孩你别馋,爸妈忙把年货办。又买糖,又买糕,年糕发糕萝卜糕。做香肠、腌腊肉,凤鸡板鸭看了口水流!小孩小孩你别馋,三十就吃年夜饭。切腊肉、烧黄鱼,年年有鱼年年余。包饺子、做火锅,合家团圆欢乐笑呵呵!
而如果按照以上的标准来衡量目前的过年方式的话,年味肯定是淡了。但时下以上年味所依附的外界条件还存在吗?以前过年是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但现在这些还有意义吗?还需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买新衣服呀?而现在不少城市都禁止放鞭炮不算,就算是随便放,还有多少人喜欢放鞭炮呢?至于吃饺子那就更不是过年的标志了吧?
其实,年还是那个年,不过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导致于一部分以往的过年方式没办法延续了而已。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看看过年时亘古未变的团圆主题变化了吗?反而是更加强化了吧?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上,目前的年味还是很浓的,不过是没有认真去体会,或者还没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而已。比方,看春晚,尤其是农村人看春晚的实在是不在少数;还有,短信拜年也是过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式了。尽管同样有人说烦,但如果你一条拜年短信也收不到的话,你想想你会是啥心情?而目前还存在登门拜年的客观条件吗?
同样的,一票难求也是目前过年的一大特点之一。千万别说这不是什么好事,多少年以后要是真的不再一票难求了的话,估计又有人说年味淡了。为什么大家都要赶在春运期间去坐火车,不就是为了在过年的时候和家人团聚吗?
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春节已经伴随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了,它富含辞旧迎新、感恩上苍、联络亲情、传播民间娱乐等意义。但一切都在变,而我们需要做的则是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积极寻找新的过年方式,而不是去怀念那些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可能再现了的老年味。
(实习编辑:崔婷婷)